自11月4日,“守艺中华·锦绣中国行”活动正式开启以来,我们走过了贵州,来到了海南。在那些浸染着黎苗民族文化气息的传统手工艺中,聆听匠人们的手艺生涯和守艺故事。
一路走来,我们见到了那么多在传统手艺的路上一走甚至就是一辈子的手艺人。凭借着几十年上百年、三代人的经验传承和打磨了一生的技艺,由内而发的一身匠心硬骨的传统硬木家具修复大师,王继众;能将各种传统地戏选段信口拈来的地戏传承人,陈先松;手里‘有味’而性子羞赧的苗银守艺人,潘祖文;从性格乖戾的农村妇女蜕变为在穿针引线中重拾生命热情的绣娘,邹苏琼......
让工匠精神在经济无忧下传承下去
这一路,有太多太多动人的故事和美好的灵魂,不断刷新着我们这些后辈对传统工艺和中华匠人们的认知。但同时,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老一辈手艺人在坚守着这样人生的路途上,苦中作乐的不易与艰辛。如何保护好这些手艺人和因种种限制而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手艺,更加让我们深觉紧迫。
今年3月24日《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后文简称《计划》)的出台,标志着振兴传统工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传统工艺的保护与振兴获得传统工艺传承人与保护单位、学术部门、政府部门、工商业部门等各界人士的关注。《计划》中在‘保障措施’中明确提到,要通过“加强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传统工艺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对传统工艺企业的投资融资支持与服务。”如何让手艺人们可以不因经济限制而无法将传统工艺守住和传承下去才应该是政府部门及企业机构等需要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