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以年轻的方式,绣出古老的文化

2018-01-26 09:00:58    GUYU谷雨  参与评论()人

匚一个80后,走上刺绣之路

王丹青的刺绣之路,源于一次很偶然的邂逅。那时她在贵州采风,遇上一位老奶奶在刺绣,跟着绣了一个,竟得到了这位苗族老人的由衷赞誉,于是心底开始欢喜,爱上了这种在一针一线中时光流逝的感觉。

而开设淘宝店完全是偶然,她只是将几件工作之余绣制的作品放了上去,不想受到了欢迎,忽然发觉原来有很多人喜欢真诚温暖的手工作品,终于开始专职打造自己的个性化C店。

短短几年下来,她创立的“王的手创”已经聚集了大量粉丝,为《大鱼海棠》、《你的名字》、《大护法》等热门IP设计制作衍生产品,与中国国家博物馆、颐和园合作,入选造物节108家神店之一。

她并没有想到,在内容电商如火如荼的商业环境里,能取得这样的成功。

匚创业时代中的突围之路

“王的手创”的产品基础,是苗绣。就像王丹青所说:“他们的思想是天马行空的,就是他们画的猫可能会有六个手指头,画的狗可能会,哎呀怎么只有一只眼睛。”神秘的苗族文化,极大的刺激了她的创作灵感。

而苗绣中平绣、辫绣、锁绣、打籽绣等多种数百年乃至上千年流传下来的绣法,则赋予了产品传统手作的温度。

王丹青的身影,时常出现在黔东南的苗寨里,她去台江看破线绣、去剑河看锡绣、去三都看马尾绣、去肇兴看侗族刺绣。她的成功,离不开这片神奇的土地。

批量化生产和传统手工制作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一件手工刺绣品,往往需要耗费大量工时,而“坚持手作”又是必须坚守的底线。而贵州的苗家绣娘,个个都有一身不俗的技艺,却无法将其商业化,双方一拍即合。

如今,远在贵州黔东南,有800多名绣娘在与“王的手创”合作。一件绣品完成后,从各个苗寨汇集到杭州,在分赴全国各地。

“王的手创”取得的成功,是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互融合的成功,同时也是产品内容的成功。

当然,王丹青的成功,还源于她有一个“贤内助”,她的先生饶勇。正是她的先生加入之后,开始实施品牌化运作,并重新构解、演绎传统文化内容,愈发鲜明的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产品特色,最终迎来“王的手创”今日的局面。

匚个性化诉求下的新生活方式

王的手创,是结合传统文化、现代设计、手工制作,去表达现代生活的饰物美学。

而目前“王的手创”主要消费群体是在20多到30多岁的年轻人。如今的年轻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化诉求,不喜欢撞衫、撞首饰,欣赏独立设计师的作品。

在王丹青看来:“年轻人也喜欢传统文化,只要你用更时尚、独特的方式展现给他们。”


留不住的旧时光,忘不了的老味道


关键词:刺绣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