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考古 > 正文

“汪星人”的中国史:“与人同行”的历史超过1万年

2016-06-02 09:06:43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5月29日,宠物狗在主人带领下“钻涵洞”。当日,山东烟台塔山旅游风景区广场举行“宠物陪你过六一”趣味活动,100多只宠物狗在主人带领下进行“钻涵洞”“跳栅栏”“过铁圈”等多个项目的比拼,萌翻全场。 新华社发(申吉忠 摄)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记者屈婷 易凌 双瑞)“汪星”--爱狗之人想象中的一个虚拟星球,居民正是这种以忠诚、温顺闻名的动物。对于动物考古学家来说,“汪星”何时与地球产生关联,才是那些骨头、遗址背后最令人着迷的问题。

中国动物考古学家通过长达数十年的发掘和研究,勾画了一部真实存在的“汪星人”中国史:大约距今1万年前,狗的骨骼最早出现在中国长江以北地区,而在9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和狗之间已经建立了亲密关系。

这一结论被写入《中国动物考古学》。最近,这本书在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被授予学界最高荣誉“金鼎奖”。该书作者、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袁靖说:“狗是人类驯养时间最长、最早的动物。人类与狗的关系史,几乎是一部社会史。”

“与人同行”的历史超过1万年

“人类和动物相处的历史已经超过200万年了,把这段时间放到地球形成的46亿年历史中看,相当于一天24小时中的最后2分钟。”袁靖说,“而狗从第一次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到现在,在上述的两分钟里仅仅是连半秒都不到的瞬间。”

“基因证据显示,全世界的家犬都是由灰狼(Canis lupus)驯化形成的。”袁靖说,在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多个遗址中都发现了灰狼的化石,“其中有一部分的后代很可能被当时的人类驯化为家犬。”

这段空白、神秘的历史最终被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出土的一块犬科动物的左下颌骨“补”上了一角。“它的形态跟灰狼有相似之处,却在下颌缘有明显的弧度,跟狼的下颌缘呈笔直的情况不同。”“阅骨无数”的袁靖第一眼看到它,就直觉“有戏!”

测量证实,这块颌骨的齿列长度为79.40毫米,牙齿排列紧密,各个测量点的尺寸都比狼要小,可以肯定是一块狗的下颌骨。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家养犬的遗存,经过碳十四测年判定,距今已有1万年左右。

“人类的驯化过程越长,狗和狼的生物形态差异会越明显。”袁靖说,南庄头遗址出土的狗颌骨的齿列,与狼相比已经“明显缩短了”,“所以我认为,中国家养犬的历史还可能向前追溯,今后还应该有新的发现。”

贾湖村之墓:“汪星人”“崛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和科技考古系教授张居中至今仍记得,30年前的那个春天,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他和往常一样,确定地层年代、划定范围,轻轻剥去覆盖的土层,一只完整的狗骨架出现在眼前。“就像睡着一样,四条腿自然蜷曲,躺在人墓葬区的一个边缘角落。”

随后,当地农民又在一座房址的旁边,挖出了一个狗坑。其中的狗骨架同样形态自然,没有被活埋或虐杀的痕迹。当时正是清明节前夕,村民一眼认出:“这不是一个狗墓吗?”

时隔多年,张居中一直记得这个细节。“考古结论的获得需要非常复杂的论证,但有时它也是直观的、感性的。你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些狗埋得很好,是正式入葬的,而不是殉葬的。”

后来,贾湖遗址陆续又发现了十几处狗坑,“墓地边上有8个,屋子旁有6个。”而这些发现,仅仅来自占地5.5万平方米的贾湖遗址的5.4%。“这个密度显示,狗已经是人类社会常见、亲密的家畜。”张居中说。

袁靖认为,不管是在墓地随葬,还是在居住地埋葬,都是当时的人们对狗的一种有意识的处理,显示出“最早在9000年前,人类和狗之间有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汪星人”的“进击”

和现代遗传学认为“狗起源于长江以南地区”正好相反,考古学证据显示,起码在贾湖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在南方地区的遗址中发现的狗的数量较少、时间和驯化程度均比北方滞后。

对此,袁靖认为,这种差异大致与当时北方地区文化发展进程优于南方地区的状况是相符合的。“我们认为,对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的研究结果是最有说服力的,至少现在还应该肯定中国最早的家犬发现于北方地区。”

有趣的是,通过对下颌第1臼齿的长度及肢骨的测量,动物考古学家还发现,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中国历史上家犬的体型也有南北差异:北方地区的体型以大中型为主,而南方则以中小型为主。

但是,从距今7500年-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南北地区各个遗址出土家犬的数量和状况已经趋于同步。至此,“汪星人”完成了在中国版图上的“进击”,养狗成为各个地区人群日常生活中的普遍行为。

同时,中国动物考古学家还对多个遗址出土的犬骨展开了线粒体DNA分析,证实了各地的狗都各有特色!比如,从目前成功分析出的山西、青海、河南和新疆地区的古代家犬样本来看,它们基本不存在交往的可能性。另外,数千年的间隔,也为它们各自形成独立的群体提供了充分理由。

谁驯化了谁?

追溯狗与人类延绵万年的关系史,一个问题堪称经典:为什么人类的第一个动物伙伴是狗?袁靖对此有一个绝妙的解释:可以驯化的动物都是可以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原因。

也许,从灰狼吃下第一口人类给它的食物开始,“不可解释的基因魔力就发挥了作用。”正是这种基因里的忠诚,让狗从众多人类试图驯化的动物中脱颖而出。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六畜”中,猪、马、羊、牛、鸡的出现均晚于狗。袁靖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狗帮助中国人积累了驯化动物的初步经验,进而为驯化其他动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最后的结果是六畜兴旺,“给古人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河南、山东一带,家犬自商代开始成为商人随葬和祭祀中的重要动物之一。除此之外,中国的“汪星人”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主要在狩猎、守护家园及作为宠物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从中国各地考古遗址中出土的狗的状况看,它在全部哺乳动物中的数量基本上稳定在5%-10%之间。“这说明饲养狗的行为并不是为了提供稳定的肉食来源,”袁靖说,虽然史书中不乏在个别地区有“啖狗肉”的记载,但“吃狗肉在中国历史上绝对不是普遍现象”。

有研究表明,社会文明程度越高,“汪星人”的地位也越高。“这么一看,在漫长的时空变迁中,最后究竟是狗驯化了人,还是人驯化了狗呢?”袁靖眼神清亮,带着笑意反问。

关键词:驯化家犬动物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