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有几枚“牛郎织女”钱

2016-08-15 09:08:1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有几枚“牛郎织女”钱

有几枚“牛郎织女”钱

 有几枚“牛郎织女”钱

有几枚“牛郎织女”钱

◎刘春声

小时候以为大人讲的故事都是真的。大人说,七夕这天看不到喜鹊,都去银河给牛郎织女搭桥去了,所以牛郎织女相会也叫鹊桥相会。大人还说,七夕这天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织女说悄悄话。我真去葡萄架下听过,除了蚊子嗡嗡叫,收获几个大包,啥也没听到。

俩明星成夫妻用了几百年

说起来“七夕”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年了。“织女”、“牵牛”见诸文字,最早出现于《诗经》中的《大东》篇。诗中的织女、牵牛当时指天上两个星宿的名称,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到了东汉时期,无名氏创作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从中可以看出,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不过诗中还没有认定他们是夫妻。在文字记载中,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应是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肖统编纂的《文选》,其中有一篇《洛神赋》的注释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同时代任昉的《述异记》讲得更详细:“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已经初具规模了,由天上的两颗星宿,发展成为夫妻。

明朝王圻、王思义父子所编类书之《三才图会·天文卷》中收录了“大东总星图”,释曰:“织女,天女也;牵牛,服驾也。”《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收录了几枚清代铸造的“大东总星图”大钱,能确切地看出“织女”、“牵牛”在星图中的位置。由此可知,“织女”、“牵牛”的名字在先,动人的故事则出现在其后。有一种可能是每年七月夜间的星辰在天空最为明亮,牵牛、织女二星又相距较近;另外,七月七日是当时民间风俗“乞巧”的日子,而人们都把织女当作劳动能手,因她能在“十日之内,织绢百匹”,便向她“乞巧”。于是,人们就把牛郎织女的故事和民间习俗糅合到一起了。五代后唐诗人杨璞有诗曰:“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荆楚岁时记》所载,南北朝时的乞巧方法是“结彩缕穿七孔针”,妇女们来回用丝线穿针,穿得快的自然就巧了。明清以后,民间更流行“丢巧针”的游戏。其方法是在七月七日这天的上午,取一碗水在日光下暴晒,顷刻之后,水面便产生一层薄膜。此时把平日缝衣或绣花的针投入碗中,若针浮在水面上,便是得巧了。

谈谈情说说钱

据说牛郎织女故事的发生地有河南南阳、西安斗门、山东沂源等地。其中南阳的传说最为流行:在很久以前,南阳城西的牛家庄有一个叫牛郎的孤儿,随哥嫂生活,嫂子对他不好,给了他九头牛却让他领十头回来,否则永远不要回去。沮丧之时他得到高人指点,在伏牛山发现了一头生病的老黄牛,得知老牛原来是天上的金牛星被打下凡间,牛郎将其领回家悉心照料。后来在老牛的指点下,牛郎找到了下凡仙女们洗澡游玩的地方,拿起了其中一个的衣服,那个仙女名字叫织女,两人相识,坠入爱河,后生育有龙凤胎。但被王母娘娘发现,织女被带回天界。老牛告诉牛郎,它死之后把皮做成鞋穿上就可以腾云驾雾。后来牛郎终于上了天界,眼看就要和织女团聚,被王母娘娘头上银簪所变的银河拦住去路。天上的喜鹊被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化作“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团聚。王母娘娘有些动容,后命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两人才可在鹊桥相会。从此,每年七夕牛郎就把两个小孩放在扁担中,上天与织女团聚,成为佳话。

牛郎织女的传说发展到后世便有了悲剧的色彩,夫妻常年两地分居不得相见,不管什么原因,总是有悖人伦。南宋词人李清照就曾与丈夫赵明诚因宋金战争有过两地分居的经历,因此在她的《行香子·七夕》中发出“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的苦吟。

古钱中也出现过牛郎织女的故事题材,有数种版式。正面是两个身着唐装的男女隔穿相揖,钱穿下是盛开的牡丹和莲花。宋人洪遵在其所著《泉志》一书中将此谓之“七夕”钱。我在编纂《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时,特意收录了四枚不同版式的“牛郎织女”钱,钱是唐代的,或不晚于五代后唐。手捧花束的是牛郎,两手捧腹,略带羞涩的是织女。设计者可能惯看宫中的男官女史,在创作时把他们当作了模特,您看这两位大腹便便的形象,男的哪像是从事稼穑的农人,女的更不像是采桑的织女。但能在古钱上留下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况且历经一千多年保存至今,已经是相当珍贵了。

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国有长久的生命力,当代天文学告诉我们,牛郎星与织女星相隔160万亿公里,如果以宇宙无限大的理论来看,也没多远。

关键词:七夕牛郎织女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