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黄河水一直都是黄的吗?这其实是汉武帝的“杰作”

2017-08-29 15:58:56    壹读  参与评论()人

最后我们来看看先秦时期鄂尔多斯高原的生态情况,晋陕峡谷流域西侧的河流,都或发源或流经鄂尔多斯高原,所以说高原环境如何,与黄河中游来沙有着直接的关系。公元前一二七年汉将卫青出击匈奴,在当时被称为“河南地”的近内蒙古河套地区和鄂尔多斯高原,捕获牛羊百余万,这么多牛羊每天要吃多少草料呀!可见当时当地水草之丰茂。不知道这么多缴获的牛羊后来是什么结果。

鄂尔多斯东部东胜县和伊金霍洛旗等地,在战国时有被称为“林胡”的民族分布于此,“林胡”即林中胡人,又称“林人”,是一个生活在森林中的民族,这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吗?人猿泰山,或是蓝精灵?不过林胡人在当时可不是什么稀有物种。战国时代,北方游牧民族都统称“胡”,而其中主要为“林胡”和“楼烦”两支,可见林胡在战国时期是北方一个重要的大民族。要容纳一个如此大规模的民族生活,可见那时当地的森林是多么广阔,而现在这里根本没有林木。

面对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林湖人生活还是很有压力的

综合以上的举例可以看出,先秦时期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还是不错的,有大量植被覆盖,由于植被对土壤有很好的遮挡和根系固结的作用,所以当时的水土流失问题应该比现在轻微得多。那么先秦之后两三千年里水土流失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呢?答案就是农业民族的迁入。

汉民族农耕的生产方式,对黄河中游地区的植被有比较大的破坏作用。“耕”这个字的定义即用犁把土翻松,黄土高原的土质本来就很疏松,抗侵蚀能力弱,经过翻耕的土地,植物的根茎受强烈的日光照射而枯死,地表一旦裸露,受风蚀影响,沙土飞扬,植被很难再恢复。暴雨来时,不仅原有的沟壑在加深扩大,还使原来平整的黄土地面,由于没有植被保护,从片流而冲出细沟,由细沟冲成沟壑,继而不断地溯源、下切、侧蚀,使沟壑不断地发育。

先秦时期黄河中上游地区居住着很多游牧、狩猎为生的部落,这些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对植被的破坏非常小,生态环境相对平衡。这种平衡被打破始于汉武帝北逐匈奴。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帅群驱逐匈奴,收复“河南地”(包括今内蒙古后套在内的乌加河、黄河以南地区),这一年移民10万到了陕北和河套地区。公元前120年,关东受水灾,又迁黄河下游地区70余万口至河套以南至陕北地区。公元前111年羌人被逐出了湟水流域,汉人开始向湟水流域迁移,同年又派遣六十万兵卒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卡肯屯田,以防匈奴。至此一大片黄河中游黄土地区,新迁入了大批汉人。

“七战七捷”的卫青

汉民族来到草原、丛林地区生活,不可能再去学习怎么放牧、狩猎,还要以耕地为生,所以大家摞胳膊挽袖子开始大干一场,该砍的砍,该烧的烧,该除根的除根,一定要创造一个新世界!很快原来森林草原的自然景观,为阡陌相连、村落相望的农业景观所替代。随着农业发展,大家又生呀生,人口也随之增长,至公元2年,黄河中游在龙门以上地区的总人口在280万以上。

当时的老百姓和政府都不懂科学,所以不可能考虑水土保持,不可能考虑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要考虑的是如此大规模的人口生计,要考虑GDP增长,要考虑成为强国不被外敌欺负,所以只能是滥砍滥伐,到汉武帝以后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下游泥沙显著增加。黄河最早是被称为“河水”,“黄河”这个称呼在西汉朝开始出现,作为正式名称是从唐代开始。为什么从西汉开始有了这个称呼,结合上文应该不难理解了吧。

西汉时期黄河中游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设置了县,被大肆开垦。至东汉初年,一些县的建制被撤销,原来的居民撤离,成为无人区,但该地天然植被并没有恢复,反而长期被沙土所淹没,致使后代再无文献可考证。

关键词:黄河汉武帝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