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书家张謇的忧虑:大凡失败必在轰轰烈烈之时

2018-01-19 09:16:41    走寻  参与评论()人


文 | 翁琴

中纪委官方网站在“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题中,曾以“江苏张謇:《家诫》传世 警言流芳”为题,对张謇的家规做了详细介绍。

张謇的《家诫碑》是由张謇于1921年亲自题写的

那么张謇究竟是什么人呢?他亲手编撰和书写的《家诫》又何以影响整个南通乃至全中国呢?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道圣旨《宣统帝退位诏书》,是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廿五)所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大清统治中国的时代宣告结束。

那么诏书的起草者是谁呢?正是晚清状元张謇。

《宣统帝退位诏书》全文影像版

状元书法,一直以来在世人心中都有很高的地位,而张謇身兼状元、政治家、实业家三重身份,因此他的书法享誉一时。张謇高中参与了旧京的一些雅集。居京期间,与张謇终日盘桓的均为北洋政要和一流的文人学者,如袁世凯、段祺瑞、熊希龄、朱启钤、孙宝琦、周自齐、梁启超等,故此他的交友圈级别很高,其人其书在北京影响也不容小觑。

在清末民初翻天覆地的动荡中,末代状元张謇从一介书生,竟成为中外闻名的“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和建过300多所学校的教育家,为历代中央政府所垂青倚重:清政府聘其为农工商部一等顾问,孙中山聘其为实业部长,袁世凯聘其为农工商部长兼水利局总裁。

南通中央公园的张謇塑像

在今人看来张謇是一位非常多元化的牛人,而他终身一以贯之的习惯的就是练字了,他一生须臾未离开过书法,只不过书名为政名所掩。

从前,科举考试对书法要求很高,张謇在12岁时,因在三叔家邻的药王庙里,用泥水匠的垩帚题字,写出“指上生春”四字,字大近二尺,出手不凡,当时庙中有一位朱先生,见到题字后,大为称赞,逢人便说张謇能书。

张謇《行书行道过情七言联》

像张謇这样一位致力于多种事业的人,事务繁冗,还坚持每天用工整的蝇头小楷写日记,且从二十二岁起,一直到临终,确定是一般人所难做到的,从日记中的小楷,就可知他书法的特点,早年日记,字体秀劲,富法帖气;晚年日记,笔致沉雄,融诸家之长。

随手翻开《张謇全集》,即可见张謇勤奋读书,刻苦练字,矻矻终日,坚持不懈之情形,试抄录几条为例:

张謇行书扇面


局部

十二年1886(年三十四岁),正月三十日,写字。子培(沈曾植)来,同诣李氏,观明拓“多宝塔”,诣刘氏,观王恽合作“太湖秋泛图”、“刘文清字册”。

十四年1888(年三十六岁),四月一日,自此始写大卷,临《郭家庙》定为晨课。十月三日,临《伊阙佛龛碑》。

张謇书法五言联

十七年1891(年三十九岁),六月二十四日与刘一山讯。托买旧拓麓山寺碑。九月二十五日,博孙招食蟹。因得观静娱室四宝,盖隋丁道护启法师、唐虞世南庙堂、褚遂良孟法师、魏栖梧善才寺四碑也。天下奇珍,生平初觏,绝大眼福。十月二十七日,临《礼器碑》。

最令人感动的是张謇在逝世前还在临写孙过庭《书谱》,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回忆道:“我父在逝世前十四天还要写字,可是执了笔,动不来了。”这种持之以恒的严谨学风,堪为后世之楷模!

张謇书法对联

张謇的书法自成面貌,名重一时,除楷书、行书外,兼擅篆隶。翁同龢称他字很雅致,曾说:“文气甚老,字亦雅,非常手也。”史称张謇书法为“同光间书法第一”,当不为过。

张謇作为社会名人,对书法爱好至深,与其他科举成名做了大官的人还不同,他不仅仅是为了出尽风头到处题字,他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并研究探讨书法。晚年的张謇经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已荣辱不惊,书风渐趋平正老辣,公务之余,常临六朝碑版、《瘗鹤铭》、《书谱》、怀素草书帖等,似乎受恩师翁同龢行楷影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张謇用褚遂良笔法书翁同龢,风姿绰约,并继承了翁同龢小行书的流畅之美和自然之趣,并衍化出自家面貌。

书跋(作于1883年8月12日)

谈到张謇的书法,不能不提张謇鬻字的事。张謇卖字,最初是在1897年在沪为大生纱厂募集股本时,因旅资不济而不得不靠卖字来维持。后来到了1899年5月,张謇又赴沪为大生集资,前后两月,期间旅费不够,仍以卖字补足。后来张謇为南通公益慈善事业筹集资金,张謇多次刊登鬻字启事。如为唐闸新育婴堂、为残废院盲哑学校筹集经费,在百忙中不辞辛劳,以字易资。

1922年,大生企业集团发生了危机,各项慈善公益事业经费失去支撑。张謇又发布《为慈善公益鬻字启》。这次鬻字张謇原定期一个月,每日写两小时,而事实上,这次鬻字却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1924年九月初一,72岁高龄的张謇放下了鬻字的笔,他为此做了一首《鬻字告终以诗记之》的诗:“大热何尝困老夫,七旬千纸落江湖。墨池径寸蛟龙泽,满眼良苗济得无。”张謇卖字收入的宽裕,为筹集教育、慈善等事业经费,他曾一再鬻字南北各地,因此,他的手迹流散全国,声名远播。

名刺随函稿

诚然,与张謇同期或稍早晚并有交往者如翁同龢、张裕钊、沈曾植、罗振玉、郑孝胥、吴昌硕、梁启超等书家,就书法艺术而言,张謇在清末至民国间书坛,充其量只是位二、三流书家,但张謇作为一位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好在他能将书法这一爱好与他一生的事业契合在一起,互补得当,使之从晚清至民国之间仍然享有书名,占有书坛一席之地。大凡有关民国书法的专著,均可读到他的遗作。

民国初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曾刊行张謇书法集,商务印书馆为《四时读书乐》所做广告中介绍“原系屏条四幅,全作大楷,足为学者圭杲。本馆特印成小册,以便案头临摹。”当时这种石印小册子每册定价大洋贰角,发行至全国各地,影响颇大。仅《千字文》一册自民国五年七月初版后至民国十四年五月连出七版。可见民国年间,张謇书法在国内的影响已广泛而深入。这在晚清状元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张謇书法字帖《张季直大楷习字范本》

张謇书法落款謇字写得看上去像繁体“宝宝”两字,又被人们戏称为“张宝宝”,张謇一生练字极为勤奋,尤其在青壮年时期,如同一位武林高手练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从不间断。1873年阴历11月1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雪,入冬以来,是日为最寒。读《三国志》。写字。”14日他在日记中又写道:“雪霁、更寒。读《三国志·魏志》终。写字。”15日他在日记中又写下:“寒如故,砚池水点滴皆冻,写不能终一字,笔即僵。”1874年阴历6月初三,日记中有“返舟、写字、看书。是日甚热。”是年阴历7月初四日记中则有:“苦热,每写一字,汗辄雨下。”

历史总是异常残酷,正如张謇自己的忧虑,“大凡失败必在轰轰烈烈之时”。1922年后,状元实业家张謇的事业从辉煌的顶峰猛然跌入黑暗的谷底。但张謇的伟大是绝对的,他的失败是相对的。

张謇《四时读书乐》  

张謇和哥哥张詧一生创办了二十多个“中国第一”:第一家民营纱厂(大生纱厂)、第一所民营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第一所民营女子师范学校(南通女子师范学校)、第一所民营纺织学校(南通纺织学校)、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被已故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称为中国博物馆之鼻祖)、第一所气象台(南通气象台)、第一所盲哑学校(南通盲哑学校)、第一家近代文明剧场(更俗剧场)等等。

张謇在南通以外创办和直接参与创办的学校有: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南京河海大学等。张詧还出资重建了上海博文女子学校——博文女校在1921年7月成为中共一大代表唯一驻地和除开幕式、闭幕式之外的主要会议场所。此外,张謇、张詧一生创办的小学有370多所。这些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

张謇临《书谱》  

胡适曾高度评价张謇的一生:“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成的志愿而死。这样的一个人,是值得一部或以至于许多部详细传记的。”

今天走寻满怀敬畏之心从书法的角度简述了张謇的书法人生,实属抛砖引玉之举,希望以后可以看到张謇先生的“许多部详细传记的。”想来也是对当今书家和文人的极大激励!


关键词:张謇书法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