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讯 > 正文

郝景芳:“学霸”“女神”的头衔是心的囚笼

2016-07-23 00:07:47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郝景芳(左)和女儿在一起。

人最终要走上一条由自我意志推动的路。那种自我意志你可能一时看不清,却能感受到它和周围磕磕绊绊的摩擦。摩擦越剧烈,人就越痛苦。而你越痛苦,就越说明周遭处境和你的意志之间不匹配。于是你不得不改变你的处境。很多时候,是痛苦而不是欲望,推动着你在一个个处境之间跳来跳去,直到最终安定下来。—— 郝景芳

6月,作家郝景芳发布新书《生于一九八四》。不同于以往的科幻题材,此作为现实主义题材,以1984年为限,书写之后三十年中两代人的心路历程。书中父亲经历“文革”、上山下乡,回城之后反思自己年轻时的所为,在内心负疚的驱使下,前往世界各地,寻求精神出路。女儿自小按部就班上学读书,生活平稳,却在面临人生方向选择的时刻感觉迷茫,试图从纷杂的现实中寻找自己,以及内心疑问的答案,经历了公务员生活、北漂生活、精神崩溃的痛苦,最终获得领悟,找到内心的清明安宁和立志从事的事情。

郝景芳说:“小说集中于人的内心求索,是在时代变换中寻找人的自我生成过程。全书部分内容暗合1984,亦从1984年出发,写真实世界在1984年之后发生的种种意味深长的变化,以及给人的印记。”

《生于一九八四》缘起焦虑的心情

郝景芳回忆《生于一九八四》缘起于她在外国读书时的焦虑:“一方面焦虑自己和其他人的比较,觉得自己很多地方不如别人,希望能够跳出这样的挫败感和跟他们比较的一种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我想找到自己可以依靠的东西,但是我总觉得我的头脑其实可能空空如也,脑中的东西都是别人灌输我的。然后这种感觉就让我更加难受。”

“所以我想写的是我自己的一些困惑、一些想法、一些焦虑的过程,实际上的缘起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然后我考虑到每一个想法不能是一个人坐在书房里面想,所以需要有一些人物和经历为载体,后来我脑子里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女孩子的形象,我就会想,她每一步是有哪些困惑,然后她自己做了怎样的努力,怎样解决,又有了新的困惑,慢慢地这个女孩子的形象就会越来越清楚,然后我就把她写了下来。”郝景芳说。

在读《生于一九八四》时可以发现有一章是没有标点的,全都是呓语一样的碎碎念,她说:“这些其实就是我的一些胡思乱想的意识流,词语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会有一些场景,然后就把场景里面涉及到的语言、词汇写进去。我主要想的是书中的主人公一定有大量的信息在她的头脑里碰撞。

郝景芳称此书为“非自传的自传体”小说。她说:“其实书中女孩的所有经历都跟我不相似,我只是设想出来一个这样的女孩的故事,再把自己代入进去以第一人称写。如果说我和这个主人公有什么经历上的相似的话,我觉得就是我在写一种焦虑的心情,所以它其实是相当于一个内在的自传,而不是一个外在自传。”

有人关注是好事但自己的写作不会变化

在她的新书《生于一九八四》的发布会上,郝景芳介绍自己:“清华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拿到了博士学位,2013年开始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工作,2006年开始,写一些破案小说,后来又写一些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然后最近新出的这本《生于一九八四》是一个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我的简历大概就是这些。”她没有提到被大家谈论最多的《折叠北京》,这个作品曾获得第七届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提名。

当记者问起雨果奖提名对其生活的影响时,郝景芳说:“有人关注是很好的事,但并不会让我的写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有这样的一种假象,对我将来的写作生涯是不利的,一个人的写作必须是连续的。”她不太愿意别人一再提及她的《折叠北京》,更不愿意大家因此而界定她的写作。

郝景芳认为外在的评价并不是她内在发展的轨迹,“于我而言,我自己的写作方向道路、写作计划都没有发生变化,这可能就是个热潮,对我而言都一样,我仍旧按照我喜欢的路子来写我喜欢的东西和我感兴趣的话题。

郝景芳说,之前有个关于她的报道是《她超越<三体2>入围雨果奖,白天是清华金融女,晚上是宇宙学女神》,她感到冠以她这些头衔反而是她的囚笼:“这些会让我更加在意别人的感受,也因而触碰不到自己的内心,也就更加没有什么东西是我可以真正依靠的,而是会不断地让自己去满足外在的盒子的要求,所以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的心造了一个囚笼。”

想写平淡人生的波澜起伏

《生于一九八四》有两条交叉叙事的线索。一条写父亲的人生经历,一条写女儿的成长与焦虑。在读的时候就会发现,写父亲的那部分很有张力,跟当时波诡云谲的社会背景相联系,彼时生活之艰难、人飘萍一样的命运都铺排在面前。但是写女儿时因为是要向内心走,女孩内心的挣扎和经历其实都是我们成长时经历过的,就这一点来说,父亲的线索因为有更多的“陌生化”的内容,而更加吸引人。

郝景芳说:“其实对于我来说掌握得不好的是冲突性的情节。女孩这条线索读起来有点弱,可能是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情节,是一个女孩的意识流。我的现实生活特别平淡,如果我要追求真实,要比这个女孩的故事还要薄弱单纯,这个过程中,女孩的内心变化要是写得太离奇曲折,又远离我的初衷,我想写的其实就是在这种平淡的人生中有很多波澜起伏的想法,我自己也觉得女儿这条线会有点淡弱,但是可能普通人的人生就是这样的。

对于选择两条线索交叉叙事的方式,她回应:“两条线最后会有相互的映照和结合,我想写两代人不一样的生活模式,不是避开冲突,而是想给这个女孩子的成长经历更多背景上的东西,能对她的现状有一个解释。”

郝景芳认为:“父亲的困扰和追索对于女儿是有影响的。父亲在追索和逃避现实中的一些事情,女儿向父亲求一些答案和指点,但是父亲也没有很明确的想法,他自己也没有真正得到答案,这方面他不想谈,他心中有很多想法,但是不愿意谈,因为他的内心也在求索。女儿就处在母亲这边的现实压力与父亲那边的追索和无解之中,女儿就特别挣扎和无所依存。”

出身新概念作文大赛却不写青春与疼痛

郝景芳在2002年荣获全国中学生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但是她并不像新概念的大部分作家那样关注青春与疼痛,而是从一开始就关注科幻题材。

她说:“那时候我关注宇宙、量子力学、人的自我意识,关注人是什么、世界的真相假象;我也特别喜欢看哲学家们写的关于人、自我、人类意识等这一类的书。这就导致我非常眼高手低,这中间巨大的差距是不可弥合的,我自己对校园爱情没有特别大的兴趣,我就想写关于人和自我意识这样的书。”

专访中,郝景芳告诉记者:“我最开始根本就没法儿写,其实爱因斯坦写文章的那种举重若轻建立在大量的人生经验上,他对于某一个问题有着几十年的思考。而我一上来就想写大命题,人不能假装自己懂去谈论一些东西,所以我后来就从一些比较轻巧的、小的东西开始写,科幻里面假想一些东西,可能都不像文学,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探索,后来慢慢加上生活中的所思所感,这样就不是谈论一个终极命题,而是从生活中小的困惑出发,这样才能找到一些我确实想写的,从生活出发的有张力的东西。”

郝景芳写作时会假想一个世界,然后去推理:在这样一个世界,应该怎么样,人会做出什么,下一步会怎样。她关注逻辑,一定要把逻辑推通了,再往下写。

“我自己比较热衷于写社会制度,我喜欢假想一个不存在的国家,类似《镜花缘》的。我以后还会写别的制度,可能跟我们的现实有很大的不同,但和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映照和联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