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讯 > 正文

董必武在家书里谈得多的还是党政

2016-07-23 00:07:49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董必武(左二)和家人在一起。

董必武家书手迹。


7月,三联生活书店出版了《董必武家书》,其中有董必武写给妻子、儿女、子侄及同辈书信共68封。这些书信中大部分为首次面世。董必武的孙子董绍壬在序言中介绍:“本次收集的家书,时间上集中在1942年至1979年的三十多年间。内容涉及极广,小到家族中的婚丧嫁娶、生孩子起名、各种琐事生计,以及晚辈的学业指导和谆谆教诲,大到对治国大政方针的思考、指导家人的参与实践等都有覆盖。”

董绍壬说:“家书是很私人的交流。因为写信的人并不知道今后这些信要拿出来发表,比较起一些研究性的文章,它更能体现和还原真实的董老。”

给妻子的信不忘谈“革命”

抗战时期,父亲太忙,连看表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候险些误事。父亲索性把手表交给当时的警卫员,由他来掌握时间。结果没多久,那人就“跑路”了。父亲在检讨中这样写:客观上“资助”了这个革命意志不坚定者的逃跑。

——董良翚

董必武1920年在武汉参加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建人之一。

三联生活书店再版的《董必武家书》中所收的第一封信,是董必武写给妻子何莲芝的,是诗歌《贺连芝四十二岁生日》:

日历稍迟纪诞辰,我先君后不须论。

层层世网都冲破,壤壤人寰已革新。

莫用心情悬两地,好同花鸟乐三春。

阳光普照身应健,保卫和平合大群。

同在“致妻子信”这一部分还有一首《为连芝同志抄毛主席语录一百条毕,题七言绝句一首》:

百条语录见精神,革命箴言字字新。

反复诵歌基础奠,用之不尽葆终身。

这两首诗语言都比较浅白,没有在意象、韵律与技法上斟酌太多。这诗歌不是发在刊物上,也不是在公共场合说的客套话,而是很私密地写给妻子。第一封写作于1952年,第二封则写于1967年,从中可以窥看到当时大的社会背景、语言习惯,以及董必武其人之性格与信仰。

诗之外,董必武写给妻子的文是比较熨帖的。“河南南部正在下雨,经过湖北湖南也是雨天。广东的晚稻成熟,已开镰收割”,“你咳嗽好些了没有?小胖温度减低了吧!良羽想必回京了,良翮今天谅已经出发。良翚要她今后多到家里看看你。”

从不对儿女讲自己的历史

当我回忆起父亲的时候,我脑中浮现出当时跟他在一起的情景,好像就发生在不久之前,就好像他还没走远。但有一天,我记不得在什么地方看到一条消息说我父亲是近代史当中的人物,我感到很吃惊,他已经走了那么远了吗? ——董良翚

董必武有三个孩子:董良羽、董良翚、董良翮。《董必武家书》中给他们的信件大多数是指导他们为人与学业。如《致董良羽》:“在招待所住着,时间切记不要浪费掉,要自己找点什么东西自修,找点自己最缺乏的东西自修”,“我同意你愿意报名下放,也同意你自愿下放到的地方。”又如《致良翚、良翮》中:“妈妈要良翚用钱记账,不简单是怕你多花了钱,而是要你胸中有数,并借以了解物品在市场上的价格。这样做,养成习惯,你将来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要用钱的时候,就会从实际出发”。

董老先生写给女儿董良翚的一封信如下:“没有学完,你为着补考期课事,一句话也不交代就走了,到北京写信也不提这桩事,这是什么态度呢?对父母可以这样吗?对朋友可以这样吗?”董良翚说:“他不仅是我的父亲,更是我的朋友,对朋友要以诚相待;我没有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他总是为此生气;他还承诺以后改正自己的脾气。”她认为,父亲总是用自己的思想历程和坚守教育着自己。

董良翚说:“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父亲身边的人,这种感觉是一样的。跟所有的孩子一样,我们学习、玩儿,入队、入团、入党,好像是跟父亲在同一时空的两条轨道上前进,对于父亲的认识和了解确实是在后来。我父亲去世以后,我参加一些座谈会,或者是看一些资料,才后知后觉:我爸爸原来干的是这个。这是经常在心底里出现的惊叹。他从来不说他的历史,他从来不说他的过去。我觉得《董必武家书》与当时的情景、人物都密切结合着。”

“北平和平解放后他步行上下班”

他是清代秀才,写毛笔字写得非常好,他的毛笔的笔头脱落以后,并没有去买新的,而是自己在园子里找松树留下的松胶,把笔头粘回去,继续用;衣服破了也会补补接着用。他说“衣服虽然有补丁,但是只要干净整洁,这样别人在社会上同样会尊重你的。”

——董绍壬

董绍壬说:“在家书收集过程中,我也注意到随着社会的变迁、亲人的老去等等诸多原因,家书完整收集的困难越来越大。例如在这次收集的过程中,我发现1990年三联书店和中央文献曾经出版过《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其中收录过董老的16封家书。在这次寻找原件的过程中,这16封信里有8封已经找不到原信了。还有一些书信的保存状况堪忧。在这次寻找的过程中,我跟红安县城的同辈兄弟到村里的老屋找到几封信,这些信就存放在泥屋里,厅堂的旧木柜里竟然翻出了五六封家书,还有很多兄弟小时候的毕业证等。这几天武汉红安暴雨,如果没有及时抢救,可能又损失掉了。”

“延安五老”之一的谢绝哉的儿子谢飞谈到《董必武家书》中的《绍新孙两岁生日,时在广州》,其中有两句是:

父母在晋县,农事忙田亩。

望尔速长大,协作左右手。

谢飞说:“这诗是写爷爷跟小孙子的天伦之乐。仔细看来就明白它又反映了历史。当时董老已经是国家代主席,可是他的孩子下乡插队,在河北晋县种田。家书写的是家庭小事,可是它反映了时代变化。从家书入手,从通俗的东西入手,使得今天的年轻人了解老一代的文化和传统。”

《董必武家书》中有一些标红的句子,这些句子在其手稿原件中就是画了横线的。如在《致董良埙》中的“目前战争很快可能结束,但还没有结束,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支援战争。革命的胜利只是把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东西扫除了。……这条道路上也许还是曲曲折折的,还有不少的荆棘”,“使你们知道我们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和过去的改朝换代不同”。通常标红的都是一些关于党政的、比较严肃的内容。

中共党史学会刘涓迅说:“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以后,华北人民政府进入到北平,当时华北人民政府就在现在人民大会堂东门的街上。董老把家安在离这个地方非常近的一条小胡同里。他自己步行上下班。那个时候新中国还没建立,而且是敌特匪很猖狂的时候,所以各个路口都有公安检查人员,董老穿得很朴素,像个老学究一样走来走去,认不出来他是我们党的创始人。所以董老就写了一个通行证,内容是这样的:‘本府董必武主席经常因公外出深夜往返,为行动方便,即特临时发给通行证书,悉沿途军警岗哨验明放行,勿得留难为。’这就跟以前的改朝换代完全不同。华北人民政府的主席得自己亮出这样一个通行证。”

提起董必武,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其革命家身份,事实上,即便是在家书中,他谈得很多的还是党政。


关键词:董必武家书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