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郑和神机妙算下西洋 木船布帆如何挑战远洋航行

2018-01-11 09:40:13    科技日报  参与评论()人

季风的英文“monsoon”最早来源于西亚擅长航海的阿拉伯民族。我国古代沿海地区就将夏季的东南季风称为“舶䑲风”,这意味着在夏季风盛行期间,其他地区的船只可凭借着偏南的季风到达中国。同时又因为季风的风向在夏季和冬季是完全相反的,因此到了冬季风盛行的时候,偏北的季风又能推动船只返程。

在古代航海技术有限的情况下,季风的季节稳定性为船只的远航提供了巨大的自然动力。

为了验证郑和下西洋对海况风貌的准确把握,董昌明团队选取了历史资料较为充实、航线较为绵长的第6次航行进行史实重建,将途经的东海、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区域、非洲沿海区域等分为23个框区,逐一分析论证了框区内的海气状况,原创性地再现了郑和下西洋的海上经历。

郑和船队航行往返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半,而他航行所利用的4种季风之间的转换也刚好是一年半。“所以郑和船队早就对季风的规律了然于心,1421年船队于3月初从江苏太仓出发,就是在等东北季风助力南下福建,当时风速能达4—5米/秒。”董昌明说。

稍微近一点的地方还能通过前人的资料记载获取季风信息,而在遥远的海域,郑和还能精确测算季风吗?“对于阿拉伯海域这种比较远的地方就只能通过季风的辐射区域大胆假设、小心前行了。”董昌明说。通过分析,当时郑和船队很有可能认为阿拉伯海域的气候条件跟东海类似,并根据东海的气候条件做出航海计划。

除了季风推动郑和船队前行外,海流和波浪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如在第6次航行时,郑和选择春季出发,此时长江冲淡水向东南方向延展,同时江苏沿岸的表层流由北转向东,有利于船舶自北向南起航。

下西洋中的最大麻烦是什么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