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6篇小说,两篇科普讨论,都围绕人工智能的话题展开。其中,在《永生医院》中,郝景芳探讨人的身体和身份的关系;在《爱的问题》中,她讨论的话题是:用外界的指标衡量,能否理解一个人的内在情感;在《人之岛》中,她追问自己有关完美与自由之间的冲突。郝景芳坦言,每个故事都是她自我的疑问。“这一次的表现方式是把人的意识和机器意识做了比较,以后可能会有其他的表现方式。”郝景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对郝景芳而言,阅读对她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超过了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至于未来的人生选择,她说百分之七八十还是会受到阅读影响,百分之二三十源于自己对自己的性格感知。而他人的影响不足百分之十,这包括她的父母、丈夫、孩子和好友。
进入清华大学读书之前,郝景芳一直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人。到了大学后,周遭的人和事,他人的观点,开始对她产生影响。她以往所坚持的一些观点开始摇摆,不过这种摇摆只停留在思想上,并未影响到她最终的行为选择。 “我是不是选错了?我是不是应该像他们那样?”选择之后依然是自我怀疑。那个时候,她对自我的评价也不稳定,忽而信心满满,忽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这种自我斗争的状态持续多年,2014年,30岁那年,她最终和自己和解。“真实的自己和他人心中的自己,其实是不同的。我真的就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人,别人说什么我真的听不进去,也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过去这一年里,工作之余,郝景芳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她发起的儿童通识教育项目“童行计划”。
得知郝景芳要做童行计划时,几乎周围所有人都觉得这件事不靠谱,等着她自己意识到这个问题,然后停下来。“可是我自己真的觉得这个事挺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