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案中,还有一些拍卖行的工作人员为了增加业绩,谋取非法利益也主动参与到制假贩假的犯罪中来。犯罪嫌疑人周某就是一家大拍卖公司的员工,他利用和郑某的同学关系,从郑某和汪某手里收走多幅仿冒的字画作品上拍卖会,非法获利几十万元。
仿冒字画以假乱真门道多
假字画能横行艺术品市场,除了有拍卖行推波助澜,也与当前字画作品造假贩假专业化不无关系。2013年,一幅署名李可染的山水画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卖出了5000多万元的天价,而汪某到案后交代这幅画是他1992年仿制的。那么这样一幅仿冒的作品是怎么经过层层包装,混入高档艺术品市场的呢?
据办案民警介绍,在追查假字画流向的时候,他们发现这些假字画包装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真款假画
即把著名画家的不值钱的书法或者画作的题款裁下来,然后重新补上一幅值钱的或者好卖掉的题材的仿作,再由裱画师傅把两者拼接起来,通过裱画的技艺装裱在一起,行业里俗称“王佐断臂”,鉴定人员如果不通过特殊手段,很难发现这是拼接的假画。
第二就是骗取、购买鉴定证书
遵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 潘东:这些人他就可以把一些市场上价值比较高的那个仿作,拿到拍卖公司,然后继续去编造一些故事,编造一些出版物的出版,编造一些甚至来说家属的一些认证,鉴定大师的认证,甚至来说请一些名家在他的仿作上进行题跋。就说某某某经我鉴定某某是真迹,这种如果上拍的话,本来正常价值可能就真迹50万的,加了某某某的题跋可能会到80万。
在汪某仿冒的那幅天价画作背后,也有着类似的故事。据汪某说,这幅画完成的时期比原作品晚了十几年,为了仿的更逼真,他专门请人对画进行了装裱。
犯罪嫌疑人 汪某:因为你画的画是1977年的(作品),我是1992年画的。那么这1977年到1992年之间,这个时光隧道,怎么把它填平呢?就是(靠)裱画。装裱的这个环节,在这个中国这个字画作假的里面起到了核心作用当中的一个辅助,这个画你给了他,当他拿回来的时候,这个画已经就是超过了1977年的年岁了。
2009年,汪某让他的朋友叶某某拿着这幅画,找到了李可染的家属,骗取了相关的鉴定证书。
随后,汪某将这幅假画及鉴定证书交给一个商人送拍。两天后,该商人向汪某反馈准备以1100万元的价格出售,汪某分得500万元。而这幅画,经过层层转手后,2013年拍出了5232万元的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