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最活跃的青年作家,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文学奖

2017-10-24 08:55:10    单向街书店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最活跃的青年作家,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文学奖

现在各类热点的热度真真不超过两周哇!这不,诺奖季结束后,对于其的关注度也在上一周烟消云散。但我们还是固执的做了这一期联合采访,是希望抛开时间,更多的与大家进行针对文学本身的思考。

我们采访了阿乙、袁凌、彭伦等一批青年作家、学者、评论家、译者、诗人、出版人......他们的回答有很多意外之喜,比如有人大胆提出:如果史铁生获得诺奖;有人表达了对石黑一雄的喜爱,有人却完全不买账;有人抛弃诺奖,肯定了布克奖的价值......

阿乙:我喜欢刺激性强的作品,而石黑一雄不太重口味



阿乙,出版有短篇集《灰故事》《鸟看见我了》《春天在哪里》《情史失踪者》,单行本《下面,我该干些什么》《模范青年》,随笔集《寡人》《阳光猛烈,万物显形》。小说在英、法、意等国出版。

1、您熟悉石黑一雄吗?

我不了解这作家,读过他的《小夜曲》,但是印象不深。我喜欢刺激性强的作品,石黑一雄不太重口味。

2、您最初开始阅读,会拿诺奖做参照吗?

从 2002 年开始,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获奖后,我每年都会读一下,主要是看一下世界文学发展得怎么样。比如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非虚构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鲍勃·迪伦、勒·克莱齐奥……我都有一些涉猎,但是因为隔得太近,所以一直没有生出太大的崇敬。



米兰·昆德拉

我倒是为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巴尔迪、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感到遗憾。他们更应该获奖,因为他们的作品具有极大的启示性。昆德拉对我的影响很深刻,主要是一种写作的视角——“刻薄的上帝视角”。拉斯洛·巴尔迪是我才发现的,译林出版社开始出他的《撒旦探戈》。

文学里有一股巨大的反动潮流,就是煽情——无谓的煽情、潜意识里就开始的煽情!昆德拉是对这股反动潮流的反动。

3、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日渐式微或存在某些问题?

诺奖一直在做出他们正确的选择,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奖项能取代他。布克奖的位置越来越高,但它只属于英语世界。国内的茅盾文学奖很有说服力,中国的大作家基本上没有怎么错过。汉语文学里北岛、阿来、余华、苏童、格非、施茂盛、陈东东、莫言、陈忠实(已故)……等等,都是世界级的作家。

4、最近几年没有读到您的新长篇,您有相关写作计划吗?

我的长篇早上九点叫醒我,最近在下印厂。就快要出来了,写了五年。

袁凌:诺奖就像一个需要主持“排排座、分果果”的裁判



袁凌,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著名作家、媒体人,曾获得腾讯书院文学奖 2015 年度非虚构作家,归园雅集 2014 年度散文奖等。《青苔不会消失》是作者特稿作品,首次以全文的形式面向读者。

1、您认为每年一届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奖传递出了怎样的文学精神?

诺奖在大多数时候显示了它的独立和探索性,这也是文学的内在精神血脉。诺奖往往和公众的期待未必一致,这或许是有意不按规矩出牌,但客观上也让诺奖和“大众奖项”拉开了距离,造就了权威性和精英、小众性的奇特混合,造成了悬念,使得诺奖成为每年万众期待的风景。譬如前几年凯尔泰斯·伊姆莱的获奖,去年鲍勃·迪伦的获奖,村上春树的长年陪跑,一时可能觉得意外,回味起来,也能感到评委们自有道理。

回顾下来,诺奖对一个世纪以来文学的精神脉系,总体还是有一种灵敏的把握,能够反映文学的发展起伏,尺度上探索性十足又不失严谨,兼顾了各个文体的发展和交互,比之国内的茅盾文学奖执着于长篇小说,选得权威更大却锐气更足。

2、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日渐式微或存在某些问题?

现在的诺奖说不上式微,但确实它处在一个矛盾性的处境,以一项文学奖而承担了全球文学标杆和最终权威的使命,这个责任太过重大了,会给诺奖带来内在的冲突性。

莫言的获奖,以致从前肖洛霍夫、辛克莱·刘易斯等人的获奖,都体现出诺奖虽然力求独立和精英性,并且经常自我反叛,但仍会在意识形态、政治格局、信仰文化等外部因素参与下出现妥协和失调,事后看来成为误判和遗憾。诺奖也就像一个需要主持“排排座、分果果”的裁判,需要搞平衡和找补,这其实不符合文学的内在精神。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各国数量统计(按出生地),截止 2014 年

3、您觉得诺奖辜负了哪几个作家?哪几个作家被诺奖哄抬了?

一百余年来最重要而又未获奖的作家,我觉得首先是保罗·策兰、曼德尔施塔姆、阿赫玛托娃这几位诗人,他们文学的深刻性和艺术成就的高峰性超越了大部分诺奖作家,无愧于伟大。米兰·昆德拉、布尔加科夫和沈从文未获奖,也让人不乏遗憾,前两者为反思“社会主义乌托邦”提供了最好的样本,后者则是中国实际上最切合诺奖气质的作家。

另外在当代作家中,如果史铁生生前能获奖,意味着西方不再拿着“寻找奇观”的量尺来看待中国文学,能够注重中国人对于自身精神和社会处境的探索,对于中国文学的意义,会比莫言获奖大很多。

4、您还记得你读过的第一本诺奖作家的作品是什么吗?

我读过的第一本印象深刻的诺奖作品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蓝英年、张秉衡译。它是一部现代感、思辨性都很强的小说,又是一部不遵守主流小说写法的、富有诗性和穿插散文段落的小说;它对于苏维埃社会主义运动的内生性体验和反思,比一般的异议或者“反乌托邦”小说更能内在、贴切地传达历史的真实与荒谬,人道与残忍。



《日瓦戈医生》,蓝英年、张秉衡译本

直到今天,它仍然在深刻地塑造我的文学观念,而书中描述的历史情境,又可作为今天的镜像,使《日瓦戈医生》具有一种其它著作中缺少的亲近感,而日瓦戈本人的形象也使我感到亲切——一个在强权时代里受到压抑,努力维护良知和人性的知识分子,一个善良又不乏软弱的小人物。

云也退: 曾经,诺奖富有挑战既有世界秩序的精神



云也退,自由作家、书评人、译者,开文化专栏,写相声剧本,出过四个思想传记类译作(《加缪和萨特》、《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 20 世纪》、《开端》等),今年九月出版其首部原创作品《自由与爱之地》。

1、您还记得你读过的第一本诺奖作家的作品是什么吗?

《日瓦戈医生》。我觉得我就此开始才算进入了“人”的行列,即打那开始我才算个人,我的审美开始有意识了,再也不会跟着大众、媒体及少数意见领袖。文学作品曾经是种冒犯,用它开卷后的那种雄浑感、陌生感,来冒犯读者。

2、您认为每年一届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奖传递出了怎样的文学精神?

过去还是有几个阶段,诺奖非常富有战斗性的、挑战既有世界秩序的精神,例如1946~1952 年间,1957~1970 年间,这之后三十年间也保持着很高的含金量。但最近十几年乏善可陈的时候多,世界上似乎没有宏大的主题让文学可以瞄准的了,评委们似乎也进入了一种为评而评的阶段。

3、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日渐式微或存在某些问题?

我觉得主要跟诺奖太受关注有关,什么东西只要太受关注,它就要堕落,因为关注本身影响了这些被关注的人。作家也一样,也许更容易堕落。这是个极其愚蠢而有毒的生态,我喜欢用一个比喻:还没吃饱饭,就在想着上厕所的感觉了。

孔亚雷:在某种意义上,鲍勃·迪伦是的诺奖受害者



孔亚雷,作家、翻译。著有长篇小说《不失者》,翻译有杰夫·戴尔《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等。

1、您的阅读生活,会以诺奖的获奖情况为参考吗?

作为一个写作者,或者说一位专业读者,我的阅读当然不会受诺奖的影响。事实上正好相反,这次进入赔率前 20 名名单中的 Cesar Aira,他的作品还是我推荐给浙江文艺出版社的。

2、您对这次石黑一雄的获奖,有怎样的看法?

鲍勃·迪伦比较难(猜),其他的作者都是在意料之外或者意料之中,可是鲍勃·迪伦却在视野之外。我甚至觉得鲍勃·迪伦是某种意义上的受害者,是诺奖评委会对美国文学尖刻嘲讽的受害者。石黑一雄是非常优秀的作家,他当之无愧。他的两部小说《长日留痕》和《别让我走》都可以说是完美无缺。如果让我选几部完美无缺的小型小说,我觉得《斯通纳》《长日留痕》和《别让我走》都算。



《斯通纳》, [美] 约翰·威廉斯 ,上海人民出版社,译者杨向荣。

3、您怎样看村上春树一直没有获奖?

很多人可能以为我很希望村上春树得诺贝尔奖,其实事实正好相反。我觉得他根本不该得,因为他太有名了,诺贝尔奖根本不需要他,他某种程度上也不需要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和其他所有的文学奖项一样,都有责任推荐不为人知的好作家,否则文学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4、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日渐式微或存在某些问题?

诺奖没有问题。我觉得它的姿态非常明确,它非常清楚自己有非常大的引领潮流的能力,正是因为它知道自己有这种能力,才有这种反潮流的姿态,这是非常好的姿态,所有有领导潮流能力的人或者组织,都应该向诺贝尔奖学习。

戴潍娜:引力波和诗一样,都是“倾听宇宙的声音”



戴潍娜,诗人、青年学者。出版诗集《我的降落伞坏了》《灵魂体操》《面盾》等。翻译有《天鹅绒监狱》等。2016 年自编自导戏剧《侵犯》。主编诗歌 mook 《光年》。

1、您的阅读生活,会以诺奖的获奖情况作为参考吗?

文学奖更多是一个事件。在阅读上,我反而会追一下诺奖文学奖之外的其他奖项,无聊找一些诺奖生理学奖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的相关资料来了解一下陌生的疆界(虽说大部分读不懂)。

2、 那您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从其他奖项(诺贝尔生物学奖、物理奖等等)得到的某个启示?

科学世界往往也是基于有效的虚构。从某个荒谬的基点出发,在假设之上推敲得兢兢业业,最终得到一条简洁的方程式、达成某种法则。那是另一种世界的缥缈,其实这和文学的本质没有两样,深入神圣的道路有无数条。

譬如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三位研究引力波的科学家。被探测到的两个中等质量的黑洞发生碰撞时释放的引力波恰巧在听觉范围以内。那简洁、均衡的信号音里,有枯燥的诗意。它涵盖了世间所有优美、缓慢、尖刻、冷漠、可能的冲动与情感。引力波和诗一样,都是“倾听宇宙的声音”。



超大质量黑洞合并,脉冲星自转、超新星爆发等都是引力波的强有力来源

3、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日渐式微或存在某些问题?

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不是奖的问题,而是文学本身的问题。这几年的颁奖可以看成文学和时代的调情,某种行为艺术,某种八卦聚餐。菜单无非是酱爆奖坨、糖醋政治、手撕村上....

我比较关注布克奖,它很好地平衡了大众和小众的关系。另一个原因是,国际布克奖去年开始首次颁给译者,译者和作者地位平等。一直以来受剥削的译者受到应有的尊重。

弋舟:诺奖是有限的,它做着有限的筛选



弋舟,小说家。曾获多项文学大奖,并有多篇小说入选中国小说排行榜等权威榜单。《丙申故事集》是其小说代表作。

1、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日渐式微或存在某些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关注这个奖的高潮期,是早于莫言获奖那年的。我不觉得它在“式微”,因为这不是我衡量事物的习惯。没有不存在问题的评奖吧,在这个意义上,它就没问题。

2、您比较关注哪几个文学奖?

获奖的作品就必定会说服读者吗?我依然不习惯这样想象。国内的茅奖、鲁奖都是重要奖项,郁达夫小说奖近年也评得认真专业,国际上诺奖、布克奖,要说关注,还是这些名头最大的奖吧。

3、您觉得诺奖辜负了哪几个作家?哪几个作家被诺奖哄抬了?

我不觉得有辜负和哄抬,诺奖不是无限的。它有限,于是做着有限的筛选,它不是唯一标准,于是不存在以它为准绳来衡量谁被辜负谁被哄抬。

薛舟:每年十月份,作者都被记者骚扰得厉害



薛舟,诗人、作家、翻译家。获第八届韩国文学翻译奖。代表译作《唯有悲伤不撒谎》《妈妈,你在哪里?》《我的叔叔李小龙》《风之画员》等;著有《不准带机器人上学》《不一样的中国历史故事》等。

1、您还记得你读过的第一本诺奖作家的作品是什么吗?

中学时代读过泰戈尔诗集,但当时太年轻、理解不深;前几年重读,完全是全新的感受。后来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布罗茨基和福克纳的作品,懂得了什么是文学。现在阅读完全按照自己的趣味来了,不怎么受外界影响,我的阅读视野似乎远远超过了文学的范围。感觉诺奖爆冷是因为咨询发达、国内的关注太密切了,实际上诺奖之前爆冷的例子也很多,诺奖评委似乎在有意拓展文学的边界。

2、今年高银获奖的呼声依旧挺高,作为高银诗歌在国内的译者,你觉得他最近几年有没有希望获奖呢?在翻译他的诗歌作品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我只能说,作为韩国文学译者,我也期待高银获奖。实际上陪跑这么多年,高银已经害怕这个事了,每年十月份都被记者骚扰得厉害。高银的诗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传统的,不一定符合诺奖评委们刁钻的口味。



《唯有悲伤不撒谎》,【韩】高银,湖南文艺出版社,译者薛舟

翻译中我无法完全遵从韩语的语法和习惯,否则就会被中文读者视作病句。客观地说,弗罗斯特可以说诗是在翻译中失去的部分,但是翻译家不能这样想,译诗就是两种语言妥协的产物。

3、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日渐式微或存在某些问题?

我们的欣赏水平和创作水平都提高了很多,这跟 80 年代刚打开国门的时候不一样,那时候我们仰视诺奖。国内文学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传统。单是跟周围的邻居日本、韩国相比,也没有优势。像韩国著名的李箱文学奖都有四十几届了。韩国的现代文学奖从 1956 年开始,现在已经 62 届了。

杨庆祥:诺奖随着我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而改变



杨庆祥,诗人、批评家。出版有思想随笔《80 后,怎么办》、诗集《这些年,在人间》《我选择哭泣和爱你》等。曾获《人民文学》诗歌奖;上海文学奖;《十月》青年作家奖;冯牧文学奖等。

1、您认为每年一届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奖传递出了怎样的文学精神?

人类在任何时候都可能需要一种精神生活,我觉得这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坚持这么多年评下去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而且这种精神不会因为时代而改变,不管在任何一个时代,我们都需要阅读、思考,然后理解精神生活里一些特别重要的问题。

2、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日渐式微或存在某些问题?

在中国人的想象里面,诺奖代表了一种世界文学的标准。所以从 80 年代以来,中国的一个情结就是能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所以说莫言获奖自然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高潮,但是这个高潮同时也打破了我们的诺奖神话。

所以我倒没有觉得诺奖在日渐式微,而是我们想象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随着我们自己对世界认识的加深而发展改变。

3、您比较关注哪几个文学奖?

国内的文学奖可能因为历史或时间的原因,会引起很多的质疑,这些其实很正常。其实诺奖包括国外的很多奖都有引起争议,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我比较关注国内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这些比较重要的奖项,还是比较公正;国外,会关注诺奖、布克奖、卡夫卡奖、龚古尔文学奖。

彭伦:对于文学奖,出版社比作家更起劲,既赚钱又有名



彭伦,译者、外国文学编辑,策划的“短经典”系列是不少人的心头好。译有《我与兰登书屋》、《天才的编辑》、菲利普·罗斯作品《遗产》《凡人》等。

1、您的个人阅读,会以诺奖的获奖情况作为参考吗?

不会。职业编辑不是普通读者。整天看稿想着自己出的书和作者。如果不是自家的作者获奖,就忙着继续编书了。获奖作者基本上都知道,想读什么时候都可以。

2、 您有没有自己非常喜欢的诺奖获奖作家?至今记忆犹新的那种?

我自己出过的莫迪亚诺的一部分作品。比如《青春咖啡馆》《一度青春》《凄凉别墅》《多拉·布吕代》等。没有全读过。好作家太多,读也读不完。



2014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3、每一年的各大文学奖,对于出版业同仁的工作,会有怎样的影响?对您个人的工作会有怎样的影响?

我一直说文学奖对编辑来说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对于文学奖,出版社比作家可能更起劲,因为是很好的宣传机会,诺贝尔奖这样的,既赚钱又有名,所有媒体和渠道都追。但如果等作家得奖后再去争夺,那就太晚了,也会打乱工作节奏,意思不大。

所以对我来说没什么影响,除非作者获奖。对于行业来说,文学奖引起媒体和公众对作家和书有兴趣关注,是好事情。文学奖也是文学营销的一部分。所以对我来说没什么影响,除非作者获奖。对于行业来说,文学奖引起媒体和公众对作家和书有兴趣关注,是好事情。我自己出过的莫迪亚诺的一部分作品。比如《青春咖啡馆》《一度青春》《凄凉别墅》《多拉·布吕代》等。没有全读过。职业编辑不是普通读者。整天看稿想着自己出的书和作者。如果不是自家的作者获奖,就忙着继续编书了。获奖作者基本上都知道,想读什么时候都可以。

关键词:诺比尔文学奖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