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徐悲鸿让中国美术倒退了50年?杨先让:我不承认!

2018-01-16 09:14:48    浙江24小时  参与评论()人

艺术什么叫先进,什么叫落后?这是概念应该是个伪课题。

李苦禅讲,艺术只要是好的,没有时空界线,只要是坏的,出来就该死。中国好的作品拿到世界各个地方都好,古代好的现代人还说好。

所以,不要轻易讲新旧。最旧的就是太阳,你要嫌太旧就在地下室呆着。什么都是新的好,你换一新爹新娘好不好?

这些年来,我认为出现去徐悲鸿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人站在历史断层中间,他其实是站在坑里,所以,他不知道我们传统文化有多高。

我父亲徐悲鸿很有缘分。

1918年,作为山东农民的儿子,穷孩子,他跌跌撞撞地到了北京。他问:听说北京有个大学,不知道里头有没有教画画的。人家给他指个道:北京有个大学,就是北大。

我父亲进了北大看见一个年轻人穿着长袍,他也不知道是谁,就问:这大学里有教画画的地方没有?这个年轻人很和气:有的。

我父亲就跟着去了。进了一个屋子:满屋味,长这么大没闻过,那么多木头架子是干什么的,后来才知道那是画架子。

那是我父亲19岁第一次见到徐悲鸿先生,虽然只有一个暑假。那时候徐悲鸿先生经常从城里到乡下跑动,但是这期间他给我父亲安排一些功课,这样就等于我父亲接受了新画的启蒙教育。

1919年3月,徐悲鸿起程赴法国。等他回国之后,我父亲就有更多的机会与他接触。

那个时代,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人们成熟得很早,不论什么辈分,年龄,学的是真理。徐悲鸿才比我父亲大四岁。

一本《徐悲鸿》,读出有血有肉的大师风范

徐悲鸿

从乡村到上海,从北京到欧洲,一个穷苦青年何以成为一代艺术巨匠?肩负重振中国美术的使命,在战火纷争中颠沛流离,徐悲鸿绘就了怎样的传奇人生?

在《徐悲鸿》一书中,杨先让以学生的视角讲述了徐悲鸿的一生。

徐悲鸿年少时随父习文学艺,因家境贫困而不得不与父亲游走他乡,以替人写春联、刻章、画山水和肖像为生。

父亲去世后,他独闯上海滩,四处碰壁、几近绝望时,得到贵人相助,结识了康有为、陈三立等人,甚至有机会东渡日本学习,眼界大开,画艺精进。在上海,他还与蒋碧微开始了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

1918年,徐悲鸿携蒋碧微奔赴北京,结识胡适、鲁迅、黄宾虹、陈师曾等社会名流,并获得留学欧洲名额,远赴法国。

从1919年到1926年,留学欧洲八年间,徐悲鸿如饥似渴地学习欧洲经典艺术作品,努力攻克西方绘画的造型理论问题,沉浸于写生、创作之中,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生活捉襟见肘,他不得不亲赴新加坡办展卖画,以养家糊口。

1927年,徐悲鸿甫一归国,即投入到艺术教育中,马不停蹄地奔走于上海、北平、天津、广西、重庆等地,一面挖掘培养艺术人才,一面专注收藏古今画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甚至以举办义卖画展的形式加入到抗战的队伍中,不畏强权,以艺术家的力量救国家于水火之中。在当时,美术界对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传统与创新都存有不同的见解,倡导革新的徐悲鸿时常陷入“论战”之中。

而今,徐悲鸿的马已成为经典,《愚公移山》《九方皋》等创作也成为绝唱,他开创的美术教育体系业已成为典范——时间证明了一切。同时,书中也披露了徐悲鸿与蒋碧微、廖静文的爱情,与孙多慈暧昧不清的师生情,揭开了徐悲鸿跌宕坎坷的感情世界。

学生记忆里老校长的音容笑貌,来自徐悲鸿亲友学生的口述材料,大量的绘画作品与历史照片,展现了徐悲鸿在艺术家、丈夫、父亲、教师、校长等多重身份下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人生选择,还原了一个真实客观、丰富立体、有血有肉的徐悲鸿。

一本《黄河十四走》,与徐悲鸿的精神有关

《黄河十四走》

徐悲鸿曾将“独持偏见,一意孤行”作为座右铭。作为徐悲鸿的学生,杨先让也多少继承了这种精神。

杨先让是科班出身的版画家,很长一段时间里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0年,江丰重任美院院长,提出创建“年画、连环画系”,让杨先让组系并担任教学工作。杨先让不但没有推辞,后来还“舌战群儒”——和学院的校长教师进行辩论,坦陈成立民间美术系之种种必要,成功把系“升级”为“民间美术系”。

当时,中国民间美术研究刚刚起步,而作为一个专业,更需要完整的理论基础、科学的课程设置等。当务之急,必然是亲自考察中国的民间艺术,以获得第一手的材料——深入民间考察学习刻不容缓。

1986年,杨先让组织了一个七八人的小队伍,踏上了黄河考察的征途。

1986年春节至1989年9月的四年间,杨先让率领考察队伍十四次出入黄河流域考察民风、民俗、民艺,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八个省(区)。在考察中,队员扛着录像、摄影器材,口袋里揣着那个时代特有的介绍信和各省联络人的地址,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随地记下所见的民艺品和民俗风情。

在那个交通落后、通讯不便、物资短缺的年代,考察队一路走来,拍摄了近千张图片,整理出二十多万字的文本。

一本厚重的《黄河十四走》,以每次考察的时间为章,以每地典型的民艺品为节,详述了诸如陕西安塞腰鼓、陕北画像石,陕西、山西、山东的剪纸,陕西农民画,石刻,山东、河北的木版年画,山东泥(面)塑等民间技艺,分析了其艺术风格、地域特色、反映的民俗风貌、折射的文化内涵等,并记录下当时优秀的民间艺人(如刘兰英剪纸、苏兰花剪纸、潘京乐皮影等),为世人揭开了黄河流域民间美术的神秘面纱。

原文标题:有关徐悲鸿,先生们讲了特别往事

关键词:徐悲鸿杨先让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