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通过琴书艺人的独立舞台设计,形成双重时空特征的戏剧结构,以完成叙事与代言的双重功用。琴书艺人一方面可以通过叙事的方式,将戏剧背景迅速地传递给每一位观众,同时琴书艺人并不完全处在独立于舞台的时空场景中,而是极其灵活地参与到歌剧剧情的发展中,为某一角色代言。如在第三幕开始场景代言朱八爷与众乞丐商量劫狱的具体方案,以及第四幕开始场景代言袁世凯审堂等。
四是琴书艺人说唱表演的同时,以舞蹈动作对琴书艺人的说唱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具有民间表演形式双簧的艺术特征。双簧是一种贴近百姓生活的民间艺术,双簧与琴书这两种民间艺术形式的合二为一,进一步增添了歌剧的民族韵味。
最后,舞台美术语言也是传统文化的符号性折射。该剧主创团队通过被放大的肢体在舞台上的大胆运用(如木刻人脸、绣花鞋小脚、布满经络的人体标本、重叠的带有惊恐眼神的头像等等) ,夸张地暗示了人性的扭曲以及在无常的命运和权势面前,普通人的卑微与渺小。可以说,舞台美术准确地诠释了小说精神,是原小说局部夸张手法的映射,与歌剧音乐相得益彰。
歌剧《檀香刑》传统文化符号的植入,不仅仅是作曲家主动阐释民族歌剧的内涵和本质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在复兴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华传统文化高度自信和勇于革新的体现。
首先,是新的时代背景下作曲家对母语文化的高度自信和自觉的体现。生生不息的具有内向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以来遭遇了一次以外向性为特征的西方文化的挑战和侵蚀。经过上百年的自适应和吐故纳新,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更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文化系统。该剧作曲家和主创团队正是基于对母语文化的高度自信,将传统文化基因符号性地植入到歌剧创作中,体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在文化自信基础上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