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设计里面的一个点能不能变成人?变成人之后又希望能动起来,动起来之后又希望按照要求动……”李鹏说。
需求驱动技术不断进步,最后发展出一个国内独此一家的全新交叉学科,这一学科是软件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工程科学和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交汇点,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也因此于2010年批准设立。
副教授黄天羽说:“我们这个工种填平了导演创意和现实之间的鸿沟,创、编、排、演,全程参与,全程评估。此外,我们这个平台还是导演、创意、演员、道具等各个团队沟通的平台。”
“自动化技术进入市场以后,艺术家和工程师之间的交流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很多东西不是不能做,而是互相理解和沟通对不上。”李鹏说,通过仿真技术平台,互相之间的需求一目了然,在效果和实际情况之间找到平衡点。“仿真技术只要做出来,数据就可以给各部门使用”,这一点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并且简化沟通等流程。“不过,目前还不能作为一个商业产品发布,因为不同的创意需要不同的东西,需要不停地写程序。”黄天羽说。
丁刚毅团队在北京理工大学其实有些“另类”,因为其他专业强调“专”,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则很“交叉”,团队研究生的本科有学技术的,也有学艺术的。丁刚毅说:“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交叉学科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是支撑性的。相关产业需求非常大,之所以现在还没有广泛应用,是因为还没有那么多能使用这项技术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