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之后,关于窃贼的侦查结论非常模糊:人数不确定,时间不确定,作案的动机不确定。影片从这样一个突破口进行演绎:胡安(盖尔·加西亚·贝纳尔饰演)和本杰明(雷昂那多·奥提兹格尔斯饰演)是住在墨西哥城郊区的两位失业青年,他们早已成年却至今和家人住在一起,一事无成,终日闲逛。影片的第一幕,胡安头顶魔方,强迫损友本杰明用弓箭射击自己来证明这份友谊的“忠诚”。这种疯狂又愚蠢的“忠诚”,酿成了之后冒冒失失的博物馆大劫案。圣诞佳节,全家团聚,胡安再也忍受不了家人的讥笑与嘲讽,决心做一桩惊天大事——偷窃博物馆。
文化身份认同的失落与寻觅
“他们偷走了我们历史的一页,抢走了我们的文化之根”,博物馆的官方发言人马里奥·巴斯克斯(Mario Vazquez)这样对媒体说。影片营造了一幕幕有趣的二元悖论:既然国宝如此贵重,为何警戒措施如此松懈?既然展品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为何平日里展厅门可罗雀,反而是被盗之后,人们如潮水般涌来,观看空荡荡的展柜?胡安的父亲一边看着新闻,一边痛骂窃贼,偷盗国家宝藏,全家都该入狱。影片以戏谑的口吻,点出了这场博物馆大劫案背后所暗藏的失落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对于主人公胡安而言,玛雅文明只是博物馆中的封藏,是游客游览时走马观花的展示,是某种虚妄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而毗邻全球最强势的文化资本主义大国,墨西哥本土的文化身份处境则显得尤为岌岌可危。
▲ 电影《博物馆》剧照,图片来源:柏林国际电影节
相比于影片中胡安回到博物馆自首,现实或许更为令人唏嘘。四年之后,警方终于捕获了这桩案件的嫌犯:两位30岁左右的年轻人,蜗居在城郊,无业游民。大多数失窃的展品都完好无损,被搁置在衣柜顶端的行李箱中,因为两人无从处理它们。在试图用文物交易毒品时,毒贩向警方告发了两人的踪迹。这也以点带面地揭露了盛行在西方世界的前哥伦布时期文物的走私现象,驱动内因并非私人收藏家对历史或艺术的喜好,而更多的则是因为资本交易的投资性买卖。
▲ 电影《博物馆》剧照,图片来源:柏林国际电影节
电影银幕一直在想方设法介入博物馆/展览馆的空间。商业层面上,好莱坞一直不乏与其相关的大制作,从《偷天陷阱》到《博物馆奇妙夜》,呈现出电影制作者对博物馆空间的绚丽想象。博物馆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剥离了物品的自然形态,以陈列的、教育性地方式,使得公众平等地参观这些历史的证物。虽然对博物馆的伦理价值时有争辩,但影片多是物归原主的结尾设定,也暗示着主流的价值判断取向。
▲ 电影《博物馆》主创在柏林电影节,图片来源:柏林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