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广告牌》无疑也被评论家贴上了各种标签:女性、白左、边缘反抗主流、政治正确......但是《三块广告牌》真的那么“女性”、那么“白左”、那么“边缘反抗主流”、那么“政治正确”么?
我们先来看女主人公。作为本片的绝对女主角,她是一个离婚母亲,开着一辆低端的福特车,在美国中西部的某个小镇上过着拮据的生活,她人缘一般但并非没有朋友(她就在朋友的店里打工维持生计)——这样一位女性,在人口统计的意义上,绝对不是所谓社会边缘人,事实上这是非常典型、主流、正常的美国女性。如果说有什么边缘的话,或许她看上去像一个无神论者,并且在大众语境中缺少话语权——但是正如中国的小镇青年也在主流话语中缺少发声和自我展现的渠道一样,我们不能因此就把“小镇青年”定义成社会边缘人、非主流人群。
然后女主人公是如何“抗争”的呢?她的抗争非常执着,但也非常聪明。她没有呼天抢地、泪如雨下地控诉社会不公,或是自怨自艾地感叹自己命运多舛。她在开车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三块广告牌,于是以一个合理的价格,把广告权买了下来,并且简明扼要地在上面放了三句话,控诉当地的警局不作为,给地方警局施压。当地的警察、民众、神父能做什么呢?他们什么都做不了,因为女主角的行为完全合法。同时,这一举动也确实给当地人带来了很多压力和不适(否则整个警局也不会感到如此尴尬),所以它不仅合法,而且也合理,大家虽然都看着不爽,但是却一点没辙——女主角的目的也在此,她想要给亡女讨回公道,但更简洁明了的目的,是要让当局感到不痛快。
此外,虽然全镇大部分人都因为同情身患绝症的警长,而对女主角的行为怒目相视,但是在美国“个人主义”的大语境里,这种我行我素也并没有超过界限,警长希望晓之以理,神父只能动之以情,其他人虽然表示反对,但也都大体建立在对女主角丧女之痛的理解上,最严重的,恐怕就是扔鸡蛋的中学生和恐吓女主的路人了——一言以蔽之,女主角的抗争击中了小镇社会心态的七寸,但却合情合理、合法合规,可谓非常“美国”,看似充满了叛逆的抗争,但其实却是“被驯化”的抗争(就连女主角向警察局扔汽油瓶时,都先打电话确认了警局是否有人)。
狂揽奥斯卡6项提名的进口片《三块广告牌》3月2日登陆内地院线,尽管影片质量得到了业内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豆瓣评分也高达8.7分,但排片场次却少得可怜,目前累计票房仅为1400余万元。
这几部获奖的热门大片中,《三块广告牌》正在影院热映,《水形物语》3月16日马上要和观众见面,《敦刻尔克》、《至暗时刻》、《寻梦环游记》、《银翼杀手2049》都是去年院线上映过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