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如果勉强称之为“有趣”的话——这件事中还有一丝荒谬的味道;伤人者是运动员的丈夫,其后又主动指认了自己的妻子。这则伤人案体现出的道德水准甚至犯罪智商之低,都令人惊讶。而作为花样滑冰运动员,项目所需呈现的美感以及在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又远超过常人。人物坦雅身上截然分裂的各种矛盾,成了影片试图解释的一种视角: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造成了“运动员”这种励志美国梦的破裂,并且以一种最不堪的方式退场?
坦雅最后的比赛中,冰鞋鞋带意外断裂,造成她获得了不符实力的低分。影片还原了这一幕。
影片采用了一种看似冷静客观的方式来展现人物分裂,从类似纪录片采访的画面开始,分别用坦雅母亲、坦雅本人、坦雅丈夫,以及启蒙教练、小报记者、伤人凶手等几条视角切入,造成了半纪实半虚构的假象。故事前半段也在这种混乱和片段式的场景中不断推进,大致介绍了坦雅从小在母亲逼迫下学习花样滑冰,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实力,并在比赛中成为第一个完成了高难度“腾空转体三周半”的美国女子运动员。然而裁判对其“艺术表现”始终不满意,使她无法与其他竞争者拉开差距,在高压之下反而越发紧张暴躁,直接导致了后半段“伤人案”的爆发。
相比主流体育片宣扬“付出就能超越自我”的励志精神,在现实世界里,特别是“花样滑冰”这种靠裁判打分决出高下的项目中,总有公正和偏见、公平和潜规则较量的暗潮涌动。坦雅在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上超过一般女子选手,然而过于力量化的表演形式、粗俗的个性以及贫穷造成的低劣审美,都成了裁判轻视她的原因。
令人侧目的实力,却在如此颓唐的境遇中回溯,伤感而引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