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家中摆满石头和佛像 贾平凹:你看,这个像不像马云?

2018-04-25 09:07:29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澎湃新闻:4月9日出版的《收获·长篇专号》上,刊登了一篇复旦大学中文系陈思和教授点评《山本》的文章《民间说野史》,对于这篇文章您有什么回应吗?

贾平凹:陈思和是大评论家了。他的文章是从民间性、传统性和现代性来谈的。《收获》上发的只是文章的三分之一,是第一部分,当时他的第二部分已经写好,正在写第三部分,但是《收获》有时效性,时间来不及了,就只发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从民间性来谈的。

澎湃新闻:在这篇文章中,陈思和说,“《山本》里大量描写秦岭博物风情的段落,可以看作是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初心所在”,您觉得是如此吗?

贾平凹:之前总想给秦岭写写东西,秦岭也是国家森林公园,里面的植物有3000多种,秦岭里发生的事情,我也熟悉,我的老家就在秦岭。所以,就想写写秦岭的植物志、动物志。但是在了解的过程中,又知道了很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故事。有些故事我知道,我在《老生》的第一部分里也写过,是红军游击队的故事,因为我的大姨夫就是游击队的领导人之一,而且主要的几位领导人就生活在我们老家。我姨夫就领我去了六七里路外的一个镇子,那些领导人在战争年代都已经去世了,但在民间留下大量的传说。在我了解、采访、考察秦岭的植物志、动物志的时候,就听到了好多民间传说,有关于国民军、政府军的,也有土匪的。就这样,植物志、动物志,变成了人的传说故事。

澎湃新闻:您去秦岭考察那些动物、植物之前,有接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吗?

贾平凹:是的,在书里我也写了很多植物、动物,主要是认识一下,然后请教当地的专家、山民,他们都非常了解这些东西。其实,好多植物、动物,大家——起码我——是不了解的。问了山民,再请教了专家,会觉得特别有意思。我把自己知道的,基本都渗透到了《山本》里。

贾平凹家中摆放了很多佛像

澎湃新闻:关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您也翻阅了不少历史方面的书籍吧,比如民国史方面的?

贾平凹:其实,书里的每个大型事件都在生活中有原型的,都有根源的。我看过这方面的书和资料也确实多得很,听说谁了解这方面的史实、传说,我就去问他们。民间确实有很多高人,把传说通过家族里的人流传下来,包括收藏的书籍、文件资料。我就看到很多这方面的材料,有些是在陕西发生的,有些还不是发生在陕西;有些材料公开出版过,有一些还没有公开出版过,都是史料性质的,不是文学书籍。

澎湃新闻:在陈思和的文章中也提到了一些《山本》中民间说史的叙事特点,他提到的一个就是:时间的不确定,比如冯玉祥联合蒋介石反共、冯玉祥在中原发动战争,都跟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您在写作时是怎么考量的?

贾平凹:小说和史书肯定是不一样的。文学作品不是简单地记录史实,事实上它是一种评论,然后赋予它一种意义。作家是把自己的思想通过历史呈现出来。在我的理解来看,历史一旦演变成传说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文学。比如中国的小说,都是说书演化而来,像三国、水浒的故事,都是传说,历史上发生的事情,通过说书人的演说,再经过我、你、他的传播,慢慢就变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即使是公认的史书《史记》,也加入了作者的很多评论在其中,只不过,慢慢地,经过了很长时间,史实无法查考,它就变成了唯一的信源。所以,小说中写到的事情跟真实发生的,时间节点就不会那么吻合。处处要求吻合,那就不是小说了。

澎湃新闻:除了为写作收集素材,您在平时的阅读中也爱看历史类的书吗?

贾平凹:会看。我看书比较杂。有时候,别人会给你推荐书,但有很多书,只有自己看了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处、有没有好处,就像吃东西,有些人觉得吃这个很有营养,但你可能并不喜欢吃。所以,要在自己阅读过程中选择书。我不主张给别人开书单,开书单是你的需要,不一定是我的需要。

澎湃新闻:但肯定会有很多人找您开书单!

贾平凹:哈哈哈,对,现在有很多人逼着别人开书单。其实书单,展示的是开书单人的阅读,它仅仅是种参考。如果我跟你很熟了,是认识的朋友,那我会根据你的情况来推荐书,这种方式就比较好,对着陌生人开书单,我是不太主张的。

不过,开书单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家觉得是最好的东西漏不了,尤其是公认的经典作品,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读得进去还是读不进去,还是应该读一下。书还是读过一遍才知道,才能给它下个结论。而且书有一个特点,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你对这部书的理解也不一样。我小时候看《红楼梦》,就有很多地方不理解,比如那些诗词就读不懂,但觉得其中白话文部分的叙述很有意思。在年轻谈恋爱的时候,读《红楼梦》是一种感觉,年纪大了再读就是另一种感觉。

他的书房,以及书橱里摆放的宣纸本《废都》

关键词:贾平凹山本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