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砚的大小是如何形成的?其一,和砚要适合搬移挪动,易于洗涤,便利实用有关。第二,砚做成这样的大小方便携带。古人出门赶考,为官,经营生意,砚是必备之物。太大太重都不适合搬移。第三,和砚的放置环境相关。砚放置的地方多在文房书案,这里不仅放砚,还放有书卷,纸张,笔筒,笔架,水洗,印章等一应物什,所以,砚,得有一个适度的大小,体量。
时下,砚正在越做越大,似乎想做多大就有多大。大砚,大,看着是一方比一方大了,好却鲜于见到。因为上马的大砚,多以小砚功夫放大刻出,多是说上就上,想上就上,上亦急切做亦匆匆,雕在哪是哪。不少大砚,不过是在看着巨大的砚石上堆放了些“杂什”而已。
砚,不是越大越好,做得大就做得好。
人为的一味夸大,让砚与原本的常形渐行渐远,让具器理、有讲究的砚,正在成为目下一个不知大小、没大没小的“东西”。以至于按常形做的砚,甚至于还被不太了解砚的人们误读成了小砚。 2014-12-1于四川
俞飞鹏,当代砚雕家。制砚独树一帜,领异标新,风貌斯文,气象别开。有作品皇宋元宝,青铜时代,石头遗记,太古清音等名于砚林。幽砚,见藏中国天津艺术博物馆。已出版《砚林煮酒》,《砚林笔记》,《砚谈》,《歙砚,吴楚清音》,《苴却砚的鉴别与欣赏》,《中国当代名家砚作集》六部砚著。
现为全国传统工艺师文房四宝行业评委,中华传统工艺特级大师,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顾问,安徽省文房四宝协会顾问,四川机电学院客座教授,苴却砚文化研究所所长,攀枝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