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父亲出于愧疚给李玩买了一只小狗,被李玩命名为“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无论在学界还是大众心中,都是物理学的高峰是瞻仰的偶像,也是物理学在大众心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毫无疑问,这个名字代表着对父亲的反抗与控诉,家长们甚至对爱因斯坦毫不了解,爷爷的揶揄“还是个外国名字”便说明了无法理解李玩的小心思。
随着剧情的深入,李玩与小狗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这时候“爱因斯坦”这个符号就变成了一种直接的情感宣泄,对小狗的喜爱正如她对物理本身的喜爱一样。但她依旧是孤独的,她会关着门,戴上厚重的耳机,听着音乐,看着物理书。这种孤独,以一种极为荒诞的形式在酒桌上呈现出来:李玩父亲的领导问李玩爱看什么书,李玩回答说是霍金的《时间简史》,老领导面不改色地说还是要回到传统文化,孔子的“逝者如斯夫”就很好嘛。抛开对酒桌文化和油腻中年男性的讽刺不谈,老领导显然是没有读过《时间简史》的。《时间简史》作为近年最声名显赫的物理学普及读物,是堪与爱因斯坦媲美的物理学符号,虽然有调查表明大多数读者只是买回来束之高阁,读过且读懂的人不多,但更为尴尬的是老领导对现代科学一窍不通,却强行用国学进行说教。
《狗十三》剧照。
身残志坚的霍金写过另一本经典著作《果壳中的宇宙》,书名来自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中的一句名言:“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霍金是以自己小小的残破身躯作比,束缚不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想在宇宙中飘荡,自由飞扬,徜徉在宇宙的涟漪之中。李玩也是身处果壳之中,只不过不是生理上的身体,而是精神上的桎梏,她只能在自己的小小果壳之中探寻宇宙的奥秘。特别是,这种桎梏不仅来自于陌生人,也来自于最亲的父母和暧昧的恋人。
从13岁女孩的视角出发,《狗十三》不仅呈现了普遍的中国式的青春残酷、成长代价,同时也展示了重男轻女、酒桌文化、家庭教育多个层面的社会现实。这是一部优秀的青春片,同时也远远超出了青春片的范畴。
《狗十三》讲了一个厌女家庭如何驯服女儿的故事。父亲是这个家庭的主人,也是厌女男的典型代表。作为受害者,李玩从小受到父亲的嫌弃和打骂,哪怕她获得市级比赛一等奖,保送重点高中,依然改变不了父亲嫌弃她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