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盛典即将到来之际,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弘扬中国电影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礼赞电影银幕上彰显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形象,2019年9月7日,由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主办,上海戏剧学院影视学院、兰州大学文学院、兰州大学党委研工部承办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影剧本和典型人物形象评选与表彰大会暨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隆重召开。
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蔺海波,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评委会主席、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周斌教授,评委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影视学院院长厉震林教授,茅盾文学奖得主、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柳建伟,以及本次评选获奖编剧代表、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兰州大学师生代表共1000余人参加了表彰大会。会议由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利芳主持。
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蔺海波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兰州大学建校110周年,百十年来,兰州大学以新文化创造者的身份,开创了西北近代教育先河。一部兰州大学的校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西北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在兰州大学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时刻,各位剧作家、艺术家、专家学者在兰州大学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影剧本和典型人物形象的表彰盛典,共同研讨、推进中国电影文化的发展,可谓得天时、占地利、聚人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代代电影人在大荧幕上书写了无边气魄的中国故事,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电影实践创造的基础和根本是剧本,个性化的艺术形象,影响、感染和鼓舞了中国人民。衷心希望本次会议深入研讨剧本在电影创作中的现实性问题和前瞻性问题,为中国电影事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举措。
(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蔺海波)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在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我们在丝路之城和国家“一流大学”兰州大学,共同回顾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电影文学创作的成就,丝路通衢,鉴往知来。丝绸之路的源点是蚕,没有吃桑吐丝的蚕,就没有丝绸之路。编剧就是蚕,吃生活桑叶吐文学构思,铺就新中国电影七十年的辉煌之路。他从新中国电影的开路先锋编剧梳理起,指出新中国电影70年的历史,就是中国编剧深入生活反映时代的思想史,就是中国编剧塑造民族形象的创业史。一代代默默耕耘、甘于奉献的优秀编剧以深入生活为信仰,以为民代言为宗旨,以讴歌党和祖国,讴歌英雄为使命,塑造出一大批礼赞银幕的文学形象,没有以夏衍为旗手的中国电影编剧队伍做电影的脊梁,就没有中国电影七十年的辉煌!他强烈呼吁,电影创新要从尊重原创开始,讲好中国故事,必须深入中国社会生活,感受时代的温度,作品才有思想深度,才能与外国影片较量。他寄希望于年轻编剧,创作好剧本,站在新时代的肩膀上,自编自导反映新时代的电影,继承夏衍等老一代剧作家的优良传统,不做金钱的奴隶,不做权贵的奴才,做自己思想的主人。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著名剧作家王兴东)
【热点观察】 我国有1700多万盲人,他们有着与正常人一样的文化娱乐需求,“盲人电影”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福音,标志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向纵深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盲人朋友
在以猫为主题的电影里,常可以看到人类在猫身上投射的人格、情感与联系。猫在电影中,是人类社会的观察者,是人类了解自己的指南,也是他们对自我的想象。 猫眼看人生 如果养了一只猫,千万珍惜它短暂的幼年时光
近期,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图景:今年2月,票房突破110亿元,超越去年2月份101亿元的票房成绩,再创全球影史单一市场单月票房新高;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国内票房突破46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