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导演周莉亚发文质疑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推出的“原创”舞蹈《双香径》抄袭。 23日,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发布致歉声明,并下架《双香径》视频。
国家话剧院最近创排、上演的话剧《铁流东进》,在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方面,进行了新探索,取得了新突破。《铁流东进》根据作家季宇刊发在《人民文学》的中篇小说《最后的电波》改编。“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深入华中敌后战场,像一把钢刀直插敌人的心脏,在华中敌后的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用艺术形式充分展现这段光辉革命历程,是艺术工作者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这张秧歌剧《兄妹开荒》的剧照非常有名,既表现了中国戏剧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摄影的经典之作。它不但一直挂在延安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的飞机楼一楼餐厅,作为在这里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重要收获来展示,而且还在网上广泛传播,蕴含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剧终时,主人公骡子擦干眼泪,戴上邱排长留下的军帽,哼唱着采茶戏《睄妹子》中旧曲所填的新词,坚定地走向前方的红军队伍。剧作家盛和煜在剧本此处有一句提示:“蓦然,他轻声的哼唱变成激昂、震撼的交响乐!红旗招展,丽日当空,似有千万个骡子、邱明亮、花姑、古玉洁在红旗指引下,奔向前方。”这“千万个”的定语,正与剧名标定的“一个人”彼此呼应,展现了剧作所要传达的文学想象空间。导演张曼君用骡子走向红军群体形象的场面设置,大气磅礴地在舞台上塑造了革命战争年代中人民大众跟随红军融入革命的文化意象,完成了从文学向舞台的艺术创造。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和延安大学鲁艺合唱团深情演唱《延安颂》,将人们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今年,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特别筹划的《从延安出发》节目,向孟奶奶发出邀请。虽年至百岁,精力有限,孟奶奶仍欣然同意参与节目录制。节目中,忆起革命往事,孟奶奶目光炯炯、眼含热泪,令人动容。
戏曲行当的划分一般根据演员的嗓音以及形体条件而决定,在京剧里面,老生表演的是较为成熟、稳重大方的角色,多演绎正面人物形象。唱腔上则以真声为主,真假声结合为辅。自幼与爷爷奶奶长大的杨超,深受家庭的熏陶,爷爷是评剧鼓师,也喜欢京剧,耳濡目染,让他坚定地选择京剧为毕生志向。2002年,10岁的杨超考入天津市戏曲学校,开始正式学习京剧,工老生。
人民在文艺中应当有着怎样的位置?诚然,孟子就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魏晋风度”中可见出“人的觉醒”内涵,“诗圣”杜甫发出过“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呼声,“五四”时期标举“人的文学”主张,但总的看,人民在文艺中的社会主体地位的确立,还是应当以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为正式标志,从那时起,人民文艺进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即人民文艺时代。伴随现代中国革命历程和社会主义发展,人民文艺迄今已经历了80年丰富多样的发展演变,呈现出多彩多姿的风貌。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开创人民文艺发展新局面。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集大成者,具有独特的的审美范式,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明月朗照,18岁的白衣少年挥毫赋彩,行云流水间“青绿”一步步由暗至明,盛放于眼前。行至最后一笔,画作终成,少年热泪盈眶、仰天大笑,随即转身,留下一个孤寂的背影,一幅千古名画——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