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16日开始,由豫剧人李树建倾力打造的豫剧沉浸式小剧场驻场演出在北京正式启动,此后每月都将在北京河南大厦六楼小剧场上演三场精彩演出。
优秀的戏曲作品应当与时代同频共振,使璀璨夺目的古老艺术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融入当下人们的生活、走进当代观众的心坎。
2024年是京剧艺术大师、梅派艺术创始人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也是梅兰芳先生之子、梅派艺术传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原团长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两位京剧艺术大师的艺术风范和精神魅力,引发对梅兰芳先生、梅葆玖先生强烈的怀念之情。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但拥有600多年历史、享有“百戏之祖”美誉的它,随着大师老去和观众老化,在新世纪却面临传承危机。
最近,由上海大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出品的昆曲《浮生六记》在北京上演。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在社交平台留言表达喜爱和感动,看到这部作品被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作为主演,我感慨良多。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高度维系于演员。作为人民大众日常娱乐的重要方式,戏曲观众“捧角儿”的巨大热情一度是激发观演市场持续火爆的传统动因之一。
今年是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23年。自从昆曲成为中国的“非遗之首”,随着政府对非遗的保护与社会动员,昆曲的命运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从日渐衰微的趋势转变为具有生机与发展前景,昆曲的存续与价值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共识。
网络平台戏曲短视频和直播的出现,给戏曲传承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直播竞技打破了舞台传播的时空限制,创造了吸引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喜人现象。
戏曲演出在近期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盛况,业内业外都觉得“如梦似幻”,但这个情况却真真切切发生了,让人不由想起昔日梅兰芳演出时,“万人空巷看梅郎”的情景。但热潮之下必须要有冷静的思考:不仅要出几个名角儿,而且要不断储备新生力量;不仅是几部作品出圈火爆,更应带动更多佳作走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