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以其多义性很快在网络上发酵,引起了不同行业的人的关注。这部纪录片目前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5分。
一位叫“芬芬达”的网友写道:一开始看到福耀在美国设厂的时候,激动,中国终于走出了这一步,让老美回头给中国人打工,但当我看到镜头里的福耀时,内心就有点五味杂陈了,对于效率的追求,对于人工的压缩,对于成本的控制,福耀完成了在美国办厂,却也暴露了中国传统行业的问题。
一名“avarus”网友评论道:整部纪录片在多个层面都展开了围绕“冲突”的叙述,包括:资本与劳工、中美差异、代际差异、不同角色自身的教育素质和个人经历冲突、某几个角色自己与自己内向的冲突等。整部纪录片呈现出非常多样、复杂、互相冲突、层次交织的观点样本,这是影片最大的优点。
电视人刘春在自己的微博上留言:中国的劳动者太优秀了,美国的老百姓也不容易,尤其是锈带地区的产业工人;这个世界的贫富差距太大了,而且越来越大。最后一幕,一些机器人代替了工人,一个高管指着干活的美国工人,大声告诉曹德旺:我准备把这些人全换掉,换成机器人,因为他们太慢了。那些人听不懂,我流泪了。
一位叫“考拉”的网友说:影片真实地反映了两国工人的文化差异,“看过之后对中国及中国制造更有信心”!
另一位网友说的更加直白: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前IBTimes中文网总编辑连清川在一篇文章中评论道:福耀和中国模式的崛起,给美国人上了致命的一课。这才是《美国工厂》的微言大义。
《悟空传》的作者今何在在微博上写道:企业希望工人拿更低的薪水和接受更多的加班,工人如果不接受就只有失业。这并不是什么好的前景。最后的场景让人恐惧,对企业来说,永不抱怨永不休息的机器人才是最好的员工。
影评人周黎明在自己的微博上评论道:影片很像一个哈佛商学院的个案研究,给出问题和细节,但不做判断。这些问题多半不是黑白分明的,各自的立场和利益都不同嘛。最大的智慧是找到中间路线,确保各方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保持一种平衡,在美国采用亚洲式的军事化管理那得曹主席先在美国发动颜色革命才有可能实施,而原先美国那种保护工人方式,几乎摧毁了美国制造业,不改革也难以持续。
一位叫“陈生大王”的网友说:影片实在太精彩,每一秒都讽刺又深刻。世界可以通过这部片子读懂当代中国,而意想不到的是,中国人自己也可以通过这部片子读懂当代中国。
一位网友评价道:影片中中国人没有被丑化,美国人也没有被美化,展现的是必然、但无可奈何的冲突。《美国工厂》的故事是全球化深化的必然结果。
BBC出品的纪录片,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品质保证。这次的纪录片虽然是以宇宙为主题,整体上相对小众,但播出后反响却是极好的,在豆瓣拿下了9.6分的口碑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