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品是否优秀、是否成功,在今天的行业观察者眼里往往是用经济的尺子衡量的。最通行的标准比如“爆款”、“票房”、“IP价值”等等。既然文化是产业,既然市场是规律,那么由观众喜爱所决定的供求关系,就是理所当然的决定因素。这有什么问题吗?老马丁说,“我不同意。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如果人们只能得到一种你在无休止地贩卖的东西,他们当然会想要得到更多。”在这一期《见字如面》读出了另一封李宗盛致华语流行乐坛的信,把同样的意思说得更加愤怒:“这些消费者,这些听音乐的人,你喂他猪食,他就变成猪。”
这封信因为太过得罪人,在《见字如面》邀请演员的时候遭到了很多演员的婉拒,最后是老演员岳跃利站出来担纲。李宗盛在信中坦言,他只在意音乐对这个时代到底有多少意义,音乐节有没有办成,唱片公司是不是要倒闭,选秀节目如何成功,媒体如何鼓噪,都是商业的成败,都与音乐无关。“振兴华语音乐的责任是音乐人的,不是媒体的。”李宗盛说他已经非常克制了,但他信中批评音乐人的原话仍旧是:“这个行业的血管已经有了,平台也有了,大佬们的资金也都进来了。我们最大的痛苦,就是发现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垃圾。”
与关注雅俗的官方批评不同,《见字如面》似乎更关注电影和音乐作为艺术形式的本质,关注金钱对个体艺术创作的影响。李宗盛在信中提出了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有这么一首歌,难听到会死,你明明觉得它很烂,可是它会让你挣很多钱,你会不去宣传推广吗?会不去想办法兜拢所有的关系让它值钱吗?你作为音乐人的审美,跟你作为生意人的审美,这两者之间是怎样平衡的呢?”
这个问题看上去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高大上的答案,但实际情况我们都清楚,没有人会放弃收入。李宗盛看到的真实场景是:“流行音乐工业所标榜的是潮、是年轻、是冲动、是小鲜肉。现在整个流行音乐工业就是一个粉丝工业,不是吗?承认吧。你没有粉丝、没办法从粉丝身上获利,你就再见了。”也许有人会把这种选择解释成“等我有钱了就去搞艺术”,但李宗盛的担忧却更加深远,劣质的音乐,正在毁掉一代人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并将导致好的音乐丧失生存的空间,因为好的内容是全民审美的结果。他举了个例子:“大家都看到了《小苹果》能挣钱,所有的人都来做《小苹果》。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
为向抗疫期间被迫宅在家里的亿万观众送去更多温暖,年度高分综艺《见字如面》第四季即将于3月16日晚上8点在腾讯视频惊喜上线。记者有幸提前看到了第一期节目,发现该节目不但裸奔,而且火力超猛。
前,令人期待已久《见字如面》第四季上线了公益先导片,一名西南大学外教菲利普用器官跨国捐献的故事温暖到了网友,著名音乐人小柯现场读捐赠者父亲写的一封信也令无数网友感动流泪。
商演暂停、Livehouse闭店,部分中尾部音乐人收入基本停滞,转向线上试水“云演出”。几乎是未曾有过的热度,音乐人如此高频率、高密度地涌入直播间演出,音乐现场依靠屏幕连接起了海量观众。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专业人士是这样子评价莫奈的作品,他形容欣赏莫奈的作品,不能太过于认真,仔细的通过对他作品的第一视觉感,去寻找春天的那一种感觉,那种感觉是一辈子不能忘记的,是最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