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从“以花供佛”到以花入画,看瓶花清供的千年雅史(4)

从“以花供佛”到以花入画,看瓶花清供的千年雅史(4)
2020-04-10 10:18:55 澎湃新闻

关于插花的方式,除了满插花篮,还有只插一支或几支的情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梅花。梅花品性高洁,自古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瓶插梅花追求线条美,与此相关的咏梅诗词更是不胜枚举。比如,曾几《瓶中梅》云:“小窗水冰清琉璃,梅花横斜三四支。”李光的《渔家傲》中有“海外无寒花发早,一枝不忍簪风帽,归插净瓶花转好”,陆游的《小雪》中也有“檐飞数片雪,瓶插一枝梅”之句。最适于摆插梅花的花器被称为“梅甁”,既可插梅也可作为酒器,小口、丰肩、细腰的器型与梅之瘦骨相映衬,有几分传统国画中溜肩美人的神韵,瓷梅甁始见于唐,宋以后开始流行,历经数朝经久不衰。

从“以花供佛”到以花入画,看瓶花清供的千年雅史

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瓶 上海博物馆藏

受理学观念影响,宋代的文人插花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即所谓“格物”,因而也被称为“理念花”,宋代文人插花以“清”、“疏”、的风格著称,表现出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

宋代是插花艺术的极盛时期,全民上下皆尚雅文化,寻常人家也爱插花。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不仅在洛阳,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供养花草,《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记载,每逢初一日,即使是贫苦人家,“虽小家无花瓶者,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盖乡风如此。”

宋人戴花、供花、赏花的爱好,早已蔚然成风,这也促进了城中花市和鲜花种植业的繁荣。在北宋都城汴京和南宋都城临安的街巷市井,无数人以种花、卖花为业,侧面反映宋朝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生活的富庶安逸。

从“以花供佛”到以花入画,看瓶花清供的千年雅史

元 王冕 墨梅图 赵奕 行书梅花诗 合卷

《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到春天,“万花烂熳,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画了两处卖鲜花的小摊,一个在城内“孙羊正店”门口,一个在城门外的路边,周围有市民正在买花。陆游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读来总让人感觉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淡淡惆怅,这清晨从楼下小巷传来的卖花声,最易牵动诗人的万般愁绪,从北宋汴京都城到南下后的临安城,卖花声的风习没有改,货郎的乡音却变了,就像一个时代的如梦又易碎的繁华,近在眼前,却转瞬即逝。

明清:岁朝清供,博古成风

明朝受“陆王心学”的风气影响,主张良知之学、知行合一,明人不满足于将瓶花看作息心养性、鉴赏把玩的纯粹审美对象,还将花艺引入了学术领域,进而出现了高濂的《遵生八笺·瓶花三说》、张谦德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以及文震亨的《长物志》等瓶花艺术论著,从而建立了完整的花艺理论体系。

从“以花供佛”到以花入画,看瓶花清供的千年雅史

明 龙泉窑青釉凸雕缠枝莲纹瓶 故宫博物院藏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