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深处升起一片薄雾。薄雾徐徐飘散开,将布景笼罩在一片朦胧中,仿佛是一幅虚实相间的写意画卷,把观众带入遥远的时空之中。远处,忽现一舟,一名清丽少女撑篙而来……诗化的舞台意境与厚重的历史情感完美融合,观众无不沉醉其中。
为迎接即将于28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比赛辽宁地区选拔赛,沈阳艺术团近日正抓紧排练参赛舞蹈《簪花惜春记》(暂定名)。该舞蹈以唐代著名画作《簪花仕女图》为背景,是一部在文旅融合理念的指引下创作的跨艺术门类作品,同时也是一次本土文化溯源的积极探索与有益尝试。
人类社会漫长的进化过程,就是不断建构对身体的科学认知和理性判断的历史,建立在物质性身体之上的艺术性传承,使得个体生命在承前启后的永续中,获得文化的永恒。政治、宗教、技术、医学与社会观念,不同视角,都会对身体作出不同判断,使得身体呈现其多义性。舞蹈是最为直接的身体表达和身体叙事的艺术,因此,近期舞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醒狮》《只此青绿》等先后爆红,《只此青绿》的一段群舞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瞬间成为媒体传播的顶流。这一切,再次证明了身体是当代艺术最活跃、最前沿的实践场所。
将北京人艺放置于时空坐标中,以历史、当下与未来的维度考量,梳理北京人艺70年“好戏连台、人才辈出”的历史脉络,探讨话剧艺术如何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中国文艺怎样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铸就新的艺术高峰。
作为国内高规格的秦腔艺术盛会,6月13日至24日,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在西安及西安周边城市举办,来自西北五省区33个剧团的名家与新秀,以精湛的演技、地道的唱腔为广大群众献上70余台秦腔大戏。本届秦腔艺术节还推出了名家走进群众、名团走进校园、名剧走进影院、剧团开放日等板块,以实际行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弘扬“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扎根生活,服务人民,“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空空荡荡的江城街巷、此起彼伏的救护车声、步履匆匆的白衣战士……湖北省抗疫题材民族歌剧《天使日记》,以“云演出”的方式,让观众穿越回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武汉。
《说句心里话》《什么也不说》《当兵干什么》《小白杨》《家和万事兴》《少林少林》《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对于大部分中国老百姓,一见到这些歌名,熟悉的旋律就仿佛萦绕耳畔。在春晚上、在“心连心”慰问演出中、在街边小店的音响里……半个世纪以来,歌唱家郁钧剑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各大舞台上,为人民唱响了这些难忘的旋律。
中国歌剧舞剧院原院长、著名词作家乔羽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20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难忘今宵》……乔羽将时代的芳华与历史的足迹汇于笔下,为一代又一代的国人留下了生长在内心深处的常青记忆。
6月20日,北京人艺舞台经典《阮玲玉》与观众如约在剧场见面。这部剧由锦云编剧,林兆华、任鸣、韩清执导,徐帆、濮存昕、孙星、苗驰、李珍等实力派演员演绎,用诗化的语言,流动的舞台,为观众上演了一段传奇演员的戏梦人生。这也是继《茶馆》之后,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纪念演出季的又一部精品力作。
“乔老爷走了。”6月20日凌晨,父亲节刚过,被音乐界众多知名人士视为父辈。乃至祖父辈楷模的“乔老爷”——乔羽,以94岁高龄溘然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