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近年来,我国的自闭症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家长几乎都听说过自闭症,并对其症状有一定的了解,然而,真正了解儿童正常与异常发展区别的家长并不多。
科学怎么定义自闭症
1943年,美国医师肯纳通过对11位求诊儿童的观察研究,第一次提出了一种新的精神症状,并命名为“婴儿期自闭症”(infantile autism)。几乎同一时期,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儿科专家汉斯·阿斯伯格也发表了一篇案例报告,阿斯伯格将其称为“自闭性精神障碍”。肯纳和阿斯伯格因此被认为是最早发现和诊断自闭症的精神病学家。
经历数十年,学界对自闭症的认识大大提升,自闭症被定义为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纳入儿童精神疾病的诊断指南。2013年发布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确定了自闭症的两大核心症状,即“社会交流”和“社交互动”方面的持续性缺损,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
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亲密不再遥不可及:自闭症家庭治疗实录》新书发布会举行
自闭症的成因:“先天遗传”or“童年创伤”?
在解释自闭症的成因时,肯纳提出了“冰箱父母”这个词,并经一位博士的推广发展为“冰箱父母”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是父母的冷漠、对孩子的拒绝行为造成了孩子的自闭症。这一理论曾盛行长达40年,直到一位孩子同样得了自闭症的心理咨询师站出来。这位心理咨询师做了大量的研究,证明了先天遗传因素对自闭症的作用。此后多年,自闭症都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影响的遗传性疾病。
2017年,中国学者易春丽和周婷提出了关于自闭症的新假说——自闭症是婴儿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个假说认为,如果一个人在3岁前经历了与依恋相关的创伤,那么他将难以发展出安全的依恋关系。失去了安全的依恋关系,他就失去了安全的港湾,没有对最亲密他人的依赖,也就放弃了对最亲密他人的信任。当他放弃了人际交往——甚至放弃和父母的人际交往时,也就丧失了前行的动力。于是他从此自闭,筑起自卫的城墙。
《亲密不再遥不可及:自闭症家庭治疗实录》新书发布会现场,作者易春丽与读者现场交流
1月11日上午,《亲密不再遥不可及》新书在2019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发布,作为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实录,试图唤起更多父母在养育当中对儿童情感需求的敏感度和回应。
简牍是出土文献中内容最为繁杂、难懂的部分,备受学界关注。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绝大多数的简牍文献已经不起“亲近”。出版,成为人们“亲密接触”这些遗珍最可行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