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无法厘清的问题或许能够得到合理解释
一大批重量级简牍文献年内在沪出版,有助于学界解开诸多历史谜团
■本报记者 李婷
简牍是出土文献中内容最为繁杂、难懂的部分,备受学界关注。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绝大多数的简牍文献已经不起“亲近”。出版,成为人们“亲密接触”这些遗珍最可行的路径。
记者昨天获悉,今年年内,将有《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悬泉汉简(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叁)(肆)》等一大批重量级的简牍文献在沪出版。它们的面世,将有助于学界解开诸多历史谜团。甚至,司马迁在《史记》中无法厘清的一些问题,也可得到合理的解释。
最早版本的《诗经》两千多年后重见天日,提供全新学术信息
作为中国先秦珍稀文献之一,战国竹简有“国之瑰宝”之称。中西书局今年承接出版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安大简”),是继郭店简、上博简和清华简之后,先秦文献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这批竹简于2015年初入藏安徽大学,经清洗整理,共有1167个编号。竹简总体状况良好,以完简为主。长简编绳三道,短简两道,编绳为丝麻类材料,有的染成红色。简背信息比较丰富,有的留有划痕或墨痕,有的还有编号或一些其他文字。竹简出于不同抄手,字迹比较清晰。通过碳14检测认定,竹简年代约在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50年之间,属战国早中期。内容涉及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和语言文字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具体包括《诗经》、孔子语录和儒家著作、楚史、楚辞以及相术等方面的作品。
安徽大学教授黄德宽带领团队在整理研究中发现,这批竹简中记载《诗经》内容的有100多支,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数量最多的文本。其中,与现在流传于世的“毛诗”(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构成现存《诗经》面貌)在排序、章次上有诸多不尽相同之处,异文大量存在。相关专家认为,“安大简”提供的大量新的学术信息,将会对《诗经》研究带来重大影响。
“在文明发源地讲文明,在历史发生地讲历史”口述行动,第一期走进了中华八千年文明史的肇启源头“大地湾遗址”和“女娲洞”一带,践行直播半月有余。2019年3月,第二期中华八千年文明史的探源直播正式开始。
永定河,这是一道跨越京津冀晋蒙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文化风景线”,被称作北京的“母亲河”。它不仅是一条联络东西的水上通道,也是一条贯通古今的文脉
《榜样》获全国第十二届美展金奖提名并获铜奖,《苗寨三月跳花坡》“西部大地情”全国美术作品展荣获金奖,《我们的那达慕》获“高原·高原第三届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