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南京申办世界“文学之都” 为什么会有人不认同?

2017-05-19 14:43:18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中华网文化频道综合】作为六都古都、十朝都会,南京的文脉延续和文学资源无疑得天独厚。古往今来,谢灵运、李白、汤显祖、曹雪芹、鲁迅、巴金等文学大家都跟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时至今日,南京仍然是文学创作的重镇。

南京申办世界“文学之都” 为什么会有人不认同?

如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努力申报一张新的城市名片。从15日在南京举行的“文学多样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获悉,南京将申报世界“文学之都”。

南京申办世界“文学之都” 为什么会有人不认同?

南京有哪些优势申报“文学之都”?

作为国内首个将申报“文学之都”的城市,南京文脉源远流长、文学名家荟萃、文化资源丰富、文创活力无限,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诗赋之都”、“佛教之都”和“天下文枢”,当代涌现了苏童、毕飞宇、韩东、叶兆言等一大批文学名家。全市拥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4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00多处文保遗迹、300多项非遗项目。遍布全市的15家公共图书馆、14家文化馆、100个文化站、300多家实体书店。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达630亿元,其中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业占比达36%以上。

南京申办世界“文学之都” 为什么会有人不认同?

据介绍,推动南京成功申报“文学之都”,也是为“填补中国和东亚地区‘文学之都’的空白”。为了更好地推进南京申报“文学之都”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国(南京)“文学之都”促进中心应运而生,并在日前举行了揭牌仪式。该中心将具体执行申都的各项基本工作,并负责与其他“文学之都”城市进行交流和合作。

南京申办世界“文学之都” 为什么会有人不认同?

今年3月,叶兆言曾撰文称,若说南京是“文学之都”,“最好的形象代言是李白诗句,‘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文学之都的首要标志,不是出什么作家,不是得这奖那奖,应该是一个城市对文学的热情。很显然,今天的南京人,仍然还延续着唐朝文学青年的热情。”“说到产地,伟大的曹雪芹出生在南京,一个地方诞生这么一位小说家,已经足够。”“唐宋元明清,能举的例子太多,单说一个清朝。李渔弄芥子园,袁枚玩《随园食谱》,吴敬梓写《儒林外史》,张恨水办《南京人报》,外地人跑来南京混,一不留神就传世,就经典,就入美术史,入烹调史,入文学史,入新闻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一方水土,不就是文学之都吗。”

南京申办世界“文学之都” 为什么会有人不认同?

作家鲁敏也表达过相似的观点,“不管从时间还是空间维度来看,南京都特别具有文学之都的潜质,整个城市的气息具有一种文学腔调,它可以是慢的,优雅的,寂寞的,甚至可以是饱经沧桑的。而南京人既具有国际开放的视野,又可以沉下心来阅读,对作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鲁敏还表示,申报世界文学之都,希望未来南京能有比较好的文学写作的中心,有文学奖的推进计划,同时增加世界各地的作家和本地作家的互动等。作家黄梵则认为,南京早已经是事实上的“文学之都”,但需要和别的“文学之都”互动,让世界了解自己,“南京是个很内秀的城市,要积极主动展示自己。同时,应该增加个体化之间的交流,包括作家和作家之间,文学机构和文学机构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等等,这样独特性越强,多样性越丰富。”

南京申办世界“文学之都” 为什么会有人不认同?

什么样的城市才称得上“文学之都”

南京在国内城市中首个提出将申报世界“文学之都”,引起了关注和热议。关注和热议的原因,主要是南京当得起“文学之都”的称号吗?凭什么是南京?

南京申办世界“文学之都” 为什么会有人不认同?

其实,提出这样的疑问,或者说对南京“不服气”,原本是有一些误解的。因为所谓的“文学之都”,很多人可能觉得是“首都”的意思。而实际上,全世界已经有20个城市入选“文学之都”。“文学之都”只是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某些城市的七大主题荣誉称号之一,包括文学之都、音乐之都、电影之都、设计之都、民间艺术之都、媒体艺术之都、烹饪美食之都等。如果改成“文学之城”的说法,恐怕大多数人就能更容易地接受了。

南京申办世界“文学之都” 为什么会有人不认同?

“文学之都”或者“文学之城”,更重要的可能是文学氛围。南京这座城市现在的文学氛围怎么样?从不同角度看答案会不一样。比如看出版的文学作品,乃至各种官方非官方的文学活动,确实数量不少,挺热闹的。但看民众对文学的热情,与过去那种对“缪斯”的追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波兰的“文学之都”克拉科夫街头,有排得长长的队伍“等诗人”。英国爱丁堡申报命名时说“爱丁堡是一座建立在文学上的城市”,南京有底气说这样的话吗?

南京申办世界“文学之都” 为什么会有人不认同?

在大部分中国城市,你无法索骥作家的历史、触摸作品的灵魂。我们对“保护历史”的认知,仍停留在纪念馆这种基础概念上。南京固然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但也许与中国历史一直以来的轻商传统有关,即使南京这样的城市,也始终没有能使得文化市场喷发的真正土壤。

南京申办世界“文学之都” 为什么会有人不认同?

公众对南京申办世界“文学之都”感到惊讶,或者说不够认同,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文学的国际交流少,尤其是“走出去”较少。且不说至今只有莫言一个人获得诺奖,我们当代文学作品的对外翻译就远远不够,更不要说销售了。而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城市,情况是远远不一样的。冰岛是小语种国家,雷克雅未克2011年被授予“文学之都”称号,雷克雅未克只有20万人口,除了有丰富的中世纪文学遗产外,还特别注重文学的教育、保护和传播,在发扬文学在现代城市景观、现代社会和居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南京申办世界“文学之都” 为什么会有人不认同?

南京为何会申办世界“文学之都”?当地著名作家、政府部门与评选方“一拍即合”固然是一方面,但如果放到近年来中国的大背景下,这样的申办可以说是必然的。就像各地积极申报“非遗”,以及各种“XX城市”称号一样。在地方政府的眼中,文化能够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也能显示主政官员的政绩。从相当意义上讲,南京申报的其实是“文化之城”,是在打造“城市名片”,与文学爱好者理解的文学的内涵与外延,并不完全相等。

南京申办世界“文学之都” 为什么会有人不认同?

南京这样的城市,成为世界“文学之城”,虽然可能尚有一定差距,但通过努力是可以补上的。怕就怕“醉翁之意不在酒”,申办“文学之都”主要不是为了文学,而是想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甚至像有的地方为公园申报世遗,只为门票涨价。

南京申办世界“文学之都” 为什么会有人不认同?

名人可以附会,场馆可以建造,活动可以策划,可是,文学对人心的滋养,对社会的熏陶濡染,对城市的潜移默化,却是难以附会、难以建造、难以策划的。“文学之都”在看得见的地方,更在看不见的地方。

关键词:南京文学之都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