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
作者:容易(媒体评论员)
如果有谁觉得人生艰难,就带他去医院看看。他会发现,除了生老病死以外,其他都是小事——这个流传已久的说法最近似乎遇到了挑战。当关注病患群体的纪录片《人间世》播出第二季时,很多网友说“不敢看”。
不敢看不是因为不好看,这部纪录片的第一季在豆瓣创下了9.6的高分,第二季刚刚开始,评分就飙到了9.5。
不敢看是因为不敢面对,不敢面对人类在生死面前的那种无力感。正如《人间世》在第一季中开宗明义所说:一般讲故事的套路,总是病人命悬一线,手术惊心动魄,最后大获成功,起死回生,病人出院,感谢医生。但这一次,我们要直面手术的失败,经历悲痛,重拾希望。
经历悲痛很容易,重拾希望却很难。中国人都喜欢大团圆结局。过程再多艰难险阻也没事,只要结局是好的便皆大欢喜;但若是过程兴旺繁荣,却没个好结局,那是万万不能的。因此,不管《红楼梦》前80回怎么暗示这是一个悲剧,续书作者都要把它写成贾府复兴、兰桂齐芳,“大团圆”成了上百种续作不约而同的选择。
但是,真实的人生可不会顾及人们的喜好,这个世界最不擅长的或许就是抚慰心灵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灾难不会选择时间降临,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感受一点点痛,怎么知道风浪来时要如何应付?
更何况,在面对生死时,最能看清一个人所秉持的价值观,也最能看清这个世界的面貌。这本身也是一件颇有意味的事。在《人间世2》已经播出的两集中,有两处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两处都很值得深思。
第一处是第一集中,患骨癌的孩子们在幻想中打败了癌症,而这段幻想用MV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成为纪录片的一部分。很多人质问:这也算是纪录片?但也有很多人为其辩护:用这种方式为孩子们圆一个梦,怎么了?假如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稍有涉猎的话,便不难想到这些故事:冤死的窦娥通过托梦的方式,让父亲为自己报了仇;伤情而死的杜丽娘魂魄归来,找到了爱人并起死回生……用幻想的方式圆梦,这正是我们最擅长的表达,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思路啊。
外公曾说,细雨蒙蒙的时候,三峡大坝上能见到白马,飞跃而过,无人能追。那时候我总在细雨绵绵的日子问外公,今个白马什么时候来,外公说雨要垂直着下,才会来呢。
不出所料,《风味人间》第一期上线三天,播放量破两亿,豆瓣评分9.4,比《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还高出0.1。导演陈晓卿、解说李立宏、音乐人阿鲲,这三个人在一起,就是标准的“下饭”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