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观察页面 > 正文

数字化时代,纸书路在何方 它会消失吗?(2)

2019-05-24 10:16:19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实体书籍最终会消失吗?围绕它的讨论和争辩已持续了不短的时日。虽然从目前看来,书籍出版的总量仍在持续增加,但在某些领域(如科学期刊),电子版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纸质版,人文学者也在逐渐向科学家同行看齐。

在电影《星球大战》里,“绝地圣殿档案馆”的空间与都柏林三一学院著名的长型阅读室非常相像,只不过里面的书籍都变成了储存电子信息的胶囊,需在电脑上阅读。这一段有关书籍未来的预言,似乎阐释着:即使存储方式变得迥然不同,人类的文字和思想仍将持续出现并得以妥善保存;“书”的实体虽不复存在,“文本”却最终从纸质书的束缚中解脱了出来。

英国书史学家大卫·皮尔森的著作《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超越文本的书》中译本近日出版,原书标题为“Books as History”,译作《书为历史》或《作为历史的书》也许更为准确一些,但副标题的“超越文本”四字之意则非常明显:它要挑战“书籍只是文本载体”的观点。它关注的也并非是技术的变革,而是在变化的背景下,启发读者认识到实体书籍独有的价值与特点,例如书的排版、印刷、装帧、收藏、批注、再利用等。另一方面,任何一本书籍在被拥有、被阅读、被收藏、被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本身也成为了无可复制的独特历史。或许,今后当读者谈论起对纸质书的钟爱之时,除却“情怀”二字,还能有更多支撑的证据。

书不只是管道

文本处于书籍价值的核心,这一点毋庸置疑。长久以来,书籍在读者的心中受到尊重,更多的当然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文本价值而非实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是载体、硬件和管道,如要把书籍和文本进行分离,则是在认识上挑战读者的认知——因为人们惯常是把这两者混为一谈的。

关键词: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