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观察页面 > 正文

数字化时代,纸书路在何方 它会消失吗?(3)

2019-05-24 10:16:19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皮尔森指出,“书籍并不是被动的管道”,书籍的三维实体与物理特征都能影响到读者如何接受其中承载的内容,“书籍本身就有作为艺术品的潜力”。不同版本的书籍能带给读者不同的观感和手感。诚然,精简版和豪华精装版的书籍阅读起来,在体验上当然还是会有细微差别的。文本的“表现形式”究竟会给读者的感知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令现代文本学者感兴趣的话题。20世纪后期的新西兰书目学家唐·麦肯齐提出的“文本社会学”理论更是影响了许多当代学者,大家开始关注书籍整体的重要性,而不仅是书籍所承载的文本。

古埃及的书籍大多抄写在莎草纸上,中国最早的书籍则有简牍和帛书,以及后来的雕版印刷《金刚经》,它们大多以“手卷”的方式存在。与东方书籍相较,西方书籍的装帧有着不同的传统,它源自近东以及中东地区的古抄本:将书页折叠起来,缝制成册。一直到现在,西方书籍呈现出的都是传统的“册子本”的模样——这是因为“册子本”易带易用,使用起来方便又舒服,至今没有其他的书籍样式能够取代它。

“册子本”长久的魅力也体现出自古以来人们对书籍外观和手感的关注。一本成功的书籍必定是各种设计因素的成功组合,字体是不是清晰可辨、页面布局和排版是不是令人读起来舒服、产品的大小和形状是不是容易打开和翻阅……书的形态以某种方式微妙地影响着阅读。事实上,读者对文本的阅读恐怕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客观。

对一本实物的书籍,人们无论是进行书写、涂鸦、修改、珍藏还是销毁,都将锻造出每本书独特的历史,它构成了人类交流史与艺术设计史的一部分,这是电子书籍缺乏的特质。总而言之,当书籍作为“实物”而存在时,它具备了不可替代性;作为“文本”存在的书籍则可以有各种替代品。

关键词: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