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观察页面 > 正文

数字化时代,纸书路在何方 它会消失吗?(4)

2019-05-24 10:16:19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无形的艺术

数字化时代,纸书路在何方 它会消失吗?

乔伊特·海耶尔旧版(左)与新版封面

对书籍设计而言,最有效、最成功的设计恐怕恰恰是那种不被读者注意到的设计,正如理查德·亨德尔在《书籍设计》一书中所写的那样,“如果印刷是黑色的艺术,书籍设计就是无形的艺术”。

15世纪末,阿尔杜斯·马努提乌斯在威尼斯创立了阿尔丁出版社,以一种新型小巧的形式出版古典文本,此举成为印刷文化在欧洲传播和影响的里程碑。

20世纪初的“人人系列”将各类文学作品带给广大的普通读者,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们的设计“异常漂亮”,早期的扉页充满了19世纪末美术工艺运动的风格,将英国工艺大师威廉·莫里斯的美学理念带给了广大读者。

出版社通过书籍设计,来强化品牌和身份认同,他们也常常以不同的封面设计来出版经典文本,用新奇的图像来吸引新一代读者。尽管不少人心里明白“不要以貌取书”,但受到书籍的精美设计诱惑而购入、阅读的也不在少数。2004年,箭书出版社(Arrow Books)以全新封面出版的乔伊特·海耶尔的作品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乔伊特·海耶尔是英国浪漫小说家, 她的小说通常被认为是中产趣味的历史浪漫故事,因新封面让这些作品拥有了一种简·奥斯汀般的风味,销售量显著上升了。

“无形的艺术”不单能体现在刺激销量上,书籍也是某个时代的美学和价值的组成部分。比方说,书的封面不仅可以表达文本的内容,也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审美和文化取向。通过比较出版于1888-1999年间的《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不同版本的封面,我们会发现它们一方面反映了设计的历史,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不同时期读者们对此书的看法和期望:爱丽丝究竟是怎样的形象?是温柔还是脆弱?是单纯无邪还是调皮捣蛋?

关键词: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25-01-16 09:41:03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