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沸腾吧火锅》:看在火锅的面子上
受疫情影响,长时间宅在家里的小伙伴不免怀念起街头巷尾的美食。近日网络上有一个调查,“疫情结束,你最想吃什么”,火锅的得票率遥遥领先。当下出门吃火锅是不太可能了,“云吃火锅”倒也能解解馋。2月中旬,由陈晓卿监制,曲楠担任导演、制片的纪录片《沸腾吧火锅》上线,一解网友的火锅之瘾。
纪录片从全国超50种的火锅种类里挑选了10余种,从常见的潮汕牛肉火锅、重庆火锅、北京铜锅涮肉、东北酸菜白肉火锅,到相对小众的贵州牛瘪火锅、四川高县土火锅、海南糟粕醋火锅,总有一款让吃货心动。
《沸腾吧火锅》海报
《沸腾吧火锅》关注度不低,但豆瓣评分7.3分,在这两年扎堆出现的美食纪录片里并不算出众。自从2012年陈晓卿推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后,美食就成为纪录片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有市场,题材上非常安全,因此每一年都有那么几部美食纪录片上线。只是,鲜有出圈的,有经典化潜质的也不多。
中华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美食纪录片不愁素材,制作门槛也不高,拍得中规中矩并不困难。就比如《沸腾吧火锅》,先不说拍得怎么样,单单就“火锅”的选题,单单就看在火锅的面子上,吃货们也会对纪录片产生兴趣。但如何将题材的噱头,转化为内容的持续吸引力,制作方就该好好琢磨琢磨了。
“后舌尖”时代
现在业内说美食纪录片,都会习惯性地加一个定语,“后舌尖时代”。《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开创了国内纪录片市场的新纪元,也开创了美食纪录片的新纪元。
《舌尖上的中国》影响了之后美食纪录片的范式
“舌尖模式”是,从“舌尖”到“中国”,从中国味道到中国人、中国生活、中国传统、中国文化。就像陈晓卿说的,“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这是我们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目的。”
“后舌尖”时代的美食纪录片虽各有侧重,但整体上并没有跳脱出这个叙事脉络。陈晓卿也成了美食纪录片的一个品质保证,或者说“宣传点”,美食纪录片也喜欢拉他做推广。《早餐中国》他是总顾问,《风味原产地》《沸腾吧火锅》他是监制。
不过,不同于《舌尖上的中国》从主题到结构的宏大,“后舌尖”时代的美食纪录片整体走向“小而美”的路径,分众化、垂直化、短视频化(微纪录)成为趋势。
一方面这是制作成本考量。宏大的全景式呈现费时费力费钱,舌尖风格的《风味人间》拍摄就历时2年、横跨全球5大洲、探访20多个国家。而陈晓卿团队打造的另一部主打地域美食的微纪录片《风味原产地》,制作成本仅是《风味人间》的十分之一。因此,美食纪录片成了许多小型制作公司试水领域:难度小、成本低、以小博大可能性高。
《风味原产地·潮汕》海报
西班牙最南端加纳利群岛 Islas Canarias ,除了是三毛笔下的海外故乡,也是西欧富人们最爱的度假地,它以独特的气质将海岛的热情澎湃与宁静悠然,糅合成古典、质朴、不争世事的美
在新冠病毒疫情中,火神山、雷神山以及多所方舱医院的建设让人在惊讶于其速度的同时,看到了建筑的另一面。实际上,历史上不少医院建筑因为记录了一段特殊的历史而被视为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