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如果在一旁静静凝视,能在枯山水中看到玄之又玄的「禅意」,而所谓「禅意」从何而来?
这个由石头组成的静止景观,几百年来又是怎么让人们从中看世界、看自我、看众生的?
1.草木无情中见有情
春天的微风
吹皱一池涟漪
沿着河水
池上的薄冰
今天也将融散而去
这首诗出自日本民间诗歌集《后撰和歌集》,短短几句话,从对春风、河水、薄冰的描述中掺杂了一丝似有若无的喜悦,结尾处又余韵悠长、怅然若失。
来自平安时代的以景喻情并不仅仅出现在诗集中,那些纤细可辨的情感与难以捉摸的哲思也表现在图画、手工艺,甚至是庭园景观上。
平安时期画作《早春图》,现藏于京都平等院
凡是植物、灌木、河流和石头,都会在庭园里被悉心安排,用自然的诗意来引发人们的共鸣。
日本的庭园中少有死水,那些有活气的潺潺细流、掉在石面上的水滴与池塘中的几圈水花才是人们心中属于自然的生命与美,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而自唐朝水墨画流入日本之后,更在这里生根发芽,创造出了新的传统——京都的白川盛产白砂,取之不尽的白砂给予了人们灵感。
在京都的寺庙中,石头与沙子被僧人用来呈现自然与宇宙,把禅宗精神与山水画意境相结合,用有形之物凝结住了无形的意蕴,便形成了日本独有的「枯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