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老建筑里的阅读

2018-02-12 09:17:46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2月初,冬末的北京尚无下雪的迹象,而护城河仍然结着厚厚的冰层。沿着南护城河向东,很快就看到了左安门角楼。时近傍晚,阳光爬满了灰色的城墙,河边的便道上,有锻炼的老人,有散步的情侣。

左安门角楼修建于公元1553年,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自然坍塌,1957年后拆除。从2015年起,北京市决定复建“左安门角楼”,设计者别出心裁,将曾经主要用于防御的实心城墙,改造为具备文化服务功能的活动空间,精心修缮两年多,角楼图书馆诞生了,目前是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图书馆分馆。

角楼图书馆二楼阅览区本报记者蒋新军摄

27961,走进图书馆,我一眼瞥见服务台后电子屏上的数字,这是从去年10月28日开业至今,角楼图书馆的总进馆人次。眼前正在展出的是一个儿童美术画展,几位家长正带着孩子穿行在五彩斑斓的画作间。“图书馆开了100天,已经承办了6次不同类型的展览。”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图书馆地方文献部主任马宁介绍说,除了阅读,他们也想通过举办活动提升附近居民的参与度。比如每周五晚上的“夜读”活动,就是为了让上班族在周末阅读和交流。

顺着木梯走上二楼,来到阅览区。书架被处理成禇红色,与灰砖墙面相互映衬,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书。藏书以地方文献为主,如果想了解北京的风土民情和艺术瑰宝,不妨多来这里看看。一整列的各地年画,一整柜的非遗研究,还有《崇文记录》《天桥丛谈》《什刹海志》《太庙探幽》……一个个熟悉而具体的名字勾起浓厚的阅读欲,建筑与书籍共同营造出历史的韵味。

夜色下的角楼图书馆本报记者蒋新军摄

说起来,角楼图书馆是参照乾隆十五年的《京师全图》,在保护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升级完善而成的。老建筑得以复现,多亏了原始图片和资料的留存。此刻真实存在的建筑,正是妥善保存的精神财富的一种外在体现。阅读一个地方,可以从一栋建筑开始。走进来,读进去,文化,就慢慢浸润了人心。

信步至崇文门附近,西花市大街的高楼大厦间,商贸繁荣,车来人往,视线在两栋高耸的商场间陡然下沉,便落在了火神庙上。

“花市”历来热闹。清代中后期,这里是绢花、宫花制作与交易的集散地,除了人造花,这条街还有鲜花出售,一派姹紫嫣红。火神庙始建于明,清乾隆年间重修,每月逢四之日皆有庙会,因为“花市”名声大,庙会也被称为“花市集”,老北京俗语“逢三土地庙,逢四花市集”,说的就是这。时过境迁,火神庙现在也是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图书馆书刊外借处,临街山门是2003年重修时复建的,门楣上的“敕建火德真君庙”提醒着来人,这里规制不低。

走进小小的院落,来到图书借阅区。与角楼相比,这里的装潢更显朴素,地面为老砖,偶有不平之处。选书偏通俗,名家文集、武侠小说、金融理财、教辅书都有。“不着急老先生,您慢慢找。”“这本书3月15号还,315,这个日子好记!”图书管理员的招呼里透着一股热情。此刻外面车水马龙,声音一到馆内就仿佛自动降噪,闹市中有此一屋,仿佛城市有了呼吸,张弛有度。

正观阅间,肩膀被拍了一下,原来是一位在附近上班的老友,他说自从上班以来,还从未特意走进此处看看书。巧遇的惊喜,让人不免感慨。

出火神庙向北,有明城墙遗址,早已辟为公园。残垣雄姿不再,配合着古树的虬枝,颇觉沧桑,但公园内对墙朗读、相聚跳舞、合围踢毽的人使这里充满了活力。我也曾在城墙边的楼里租住,北京站的报时钟声,时常传入耳中。碰到下雪时,能第一时间感受古城立雪带来的悸动,如今偶然想起,也会生出一份美感。

沿着城墙往西,经前门,入杨梅竹斜街,就到了模范书局。

杨梅竹斜街文化气息浓,据说曾是书局一条街,康有为、蔡元培、鲁迅常来闲逛,沈从文在此居住写作。经过一系列保护修缮,如今两侧能看到许多名人故居和商号旧址。模范书局是一栋灰砖小洋楼,脚下的木纹地板,架上的古旧书籍、画册、摆件,让人感到幽雅静谧。模范书局的“模范”二字,指的是活字印刷,其中活字为“模”,盛器为“范”,“模范”蕴含着文化发展与传承的立意。

顺着北京中轴线往北,直达地安门,便找到了雁翅楼中国书店。

雁翅楼中国书店温锦昊摄

地安门雁翅楼是北京中轴线上的知名景观,始建于1420年,位于地安门门楼左右两侧,两栋二层建筑东西对称,1954年,为了疏导北部城区的交通,地安门及雁翅楼一并被拆除。2013年6月,雁翅楼景观复建工程开工,复建后的雁翅楼,虽然不是全木质结构,但在外形和内饰上最大限度复建了原貌。2015年7月20日,雁翅楼中国书店开张,成为西城区第一家24小时书店。走进一楼阅读区,几张临窗的实木桌椅分外惹眼,店员告诉我,到了晚上12点左右,仍会有几位顾客在阅读区内读书品茗,享受夜晚的幽静。

再往西,走进西四南大街,就会与正阳书局“砖读空间”相遇。一位爱书的朋友说,她只要有空,就会来这里喝喝茶,逗逗猫,因为地处砖塔胡同,店里养的猫就叫“砖砖”。春夏秋冬四时皆宜的院子里,草木遍植,衬着高而远的北京蓝天,特别惬意。地处二环,却是一方难得清净地,双开门里盛着夕阳,春日的紫藤,秋日的鸽哨和冬天里亮堂堂的光。

正阳书局内景温锦昊摄

院内的万松老人塔,始建于元代,是国家级文保单位。书局掌柜崔勇开辟了专区,用于展示古塔和附近砖塔胡同的历史。在他的布置下,这里沉静、鲜活又十分“北京”。书店里藏书数万册,或是“北京人写的”,或是“写北京人的”,不少老北京难寻的东西,在此也能找到。对于生长于北京的崔勇来说,这一方小天地,锁着他和许许多多人深深的乡愁。

在今年北京两会期间,如何唤醒文化遗产的新生命,成为很多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唤醒、活化,无论以何种形式,意义都在于提升人的素养、城的品质。漫步在纸与砖的交响中,总能感受到心灵的慰藉。思想无形,而文字有形。经验无形,而建筑有形;时间无形,而发黄的书页和变旧的砖木有形。在有形与无形之间,积淀的是文明的厚度,延展的是智慧的光华。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老建筑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