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上看,高适等人登慈恩寺塔并赋诗,正好是此塔建成一百周年。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他们有意为大雁塔举行百年纪念活动。
跟日后以早朝大明宫为题赋诗时唐王朝在历经多年战乱后形势开始好转不同,诗人们这一次赛诗会面临的形势很不妙,“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已经把持相位十九年,政治一片黑暗。当时几个人的情况是:六十一岁的薛据大约在朝廷做官,但官位不高;四十九岁的高适送兵到蓟北后返回长安,弃官赋闲;四十三岁的储光羲,时任监察御史,品级不高;三十七八岁的岑参,前一年从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任上返回长安,接着跟李白、高适、杜甫等同游梁宋,大约处于暂时的赋闲状态。当时最郁闷的莫过于四十一岁的杜甫,在长安跑了六七年的官,仍一无所获,前途渺茫。
大雁塔唱和诗,前人评价很高。明高棅称赞杜甫的“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俯视同一气,焉能辨皇州”,高适的“秋风昨夜至,秦塞多清旷。千里何苍苍,五陵郁相望”,岑参的“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雄浑悲壮,皆足以凌跨百代”。(《唐诗品汇》)清黄培芳称赞杜甫、高适、岑参、岑参的诗“如大将旗鼓相当,皆万人敌”。(《唐贤三昧集笺注》)大明宫唱和诗是七律,形式拘束,篇幅较短,而大雁塔唱和诗是五言乐府,形式自由,篇幅较长;总体而言,后者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灵动。
早朝大明宫唱和诗,前人大多推崇岑参、王维的诗作,对杜甫诗评价不高;而大雁塔唱和诗,前人大多推杜诗为首。仇兆鳌称赞杜诗“于末幅另开眼界,独辟思议,力量百倍于人”。(《杜诗详注》)沈德潜的排名是杜甫第一,岑参第二,认为高适、储光羲“皆不及也”。(《唐诗别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