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主题论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圆满完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积淀,是融于民众血脉中的历史记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国家间最深刻的交往是民心交融、情意相通,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最深刻的联合是人类心灵的契合、人类文化的互相欣赏、互相借鉴。
10月18日-19日,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举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主题分论坛,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策实践、不同文化传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以及哲学、伦理学和文学视角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三个话题,论坛对文化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突出作用展开讨论,来自中国、希腊、韩国、泰国、阿塞拜疆、加拿大、南非、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24位重量级嘉宾发表演讲。
与会嘉宾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策实践
面对当前世界的“丛林法则”,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用“开放、融通、合作、共赢”概括了当今中国奉行的战略主张。在他看来,应对当今世界局势,世界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以“天人合一”“以和为贵”为主张的中华文明。他同时表示:“中国需要履行与自身实力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大国责任,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做出新贡献。”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重要的平台和抓手。当前,文化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途径是在“一带一路”实践中的文化行动。希腊总统顾问、总统办公室文化事务主席索菲亚·希尼亚度回顾了中国与希腊两个文明古国的交往历史,他说:“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最古老,对人类影响最深远的贸易路线之一,也是中国与希腊之间最强烈的文化联系之一,丝绸之路绵延八千里连接了东西方文明的摇篮,‘一带一路’的倡议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是基于和平,基于协作,促进了贸易,促进了融合,促进了不同社会的人文交流。”
2018年10月18日,以“文化对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包含开幕式、全体大会、6场并行主题论坛、高端对话、闭幕式等系列活动。
2018年10月19日,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与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以“当文化遇见科技”为主题的世纪文化对话论坛。面对科技的爆炸,对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究竟是机遇还是阻碍?传统文化又当以何种姿态与未来相处?
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的事物,这部分人他们要求产品要有文化底蕴,要有收藏价值,他们更期待健康和品味的生活方式,品茗,收藏,成为了他们日常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是古代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孕育起的湘楚文化,对于中国历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湖南大学岳麓中华书画研究院成立六周年之际,书画院举行了湘楚文化艺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