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动看舞狮静读书
光明日报记者 丁艳
“不出正月都是年。200多架狮子同时翻转腾挪,我还是第一次看,眼睛都看不过来了,真是过足了传统节日的‘瘾’。”2月18日,河南省郑州市民王海峰带着全家人来到郑东新区如意湖广场观看2019年民间文艺大赛舞狮展演活动,感受浓浓的元宵节氛围。
元宵节期间,猜灯谜、姓氏文化展、非遗展演、舞龙舞狮等充满文化味的活动纷纷亮相郑州,为老百姓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舞狮活动寄托着民众对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是中原地区最普及的民俗文化活动。”河南省龙狮龙舟协会副秘书长杨诠堡介绍,今年是郑州市第21年举办民间文艺大赛舞狮展演活动,新增加了狮王争霸赛,来自全省各地的40余支队伍参赛。
活动现场,舞狮人员在高达2.5米的“梅花桩”上通过腾挪、飞跃、挂桩等高难度的动作表现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极具观赏性和艺术表现力。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河南省巩义市小相村小相狮舞团的表演,引来众多市民的喝彩。
“学书法、敲姓氏大鼓、唱爱国歌曲……今年,我们过了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元宵节。”2月17日,市民李刚强带着两个儿子来到郑州市图书馆过元宵节。
图书馆大厅内,鲜艳的党徽和70面姓氏文化大鼓组成的“中国”字样相映生辉。每面鼓上都有一个姓氏图腾,下面有该姓氏的起源、演变介绍,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令元宵佳节更有中国味儿。
趣味猜谜语环节,1500余条谜语悬挂在大厅中,每条谜语都是一件精致的书法作品。气氛喜庆热烈,前来猜谜的读者络绎不绝,大家或暗自思考,或相互讨论。
“活动的举办让市民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及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奏响了文化郑州的最强音。”郑州市图书馆馆长李红岩说。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20日 04版)
花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既有生活功能又具艺术特色,多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悬挂,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中国人元宵节迎花灯的习俗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全国各地花灯种类繁多,灯式不一,各有流行
今年元宵节当天,故宫博物馆将举办94年来的首个夜场灯会“紫禁城上元之夜”,美轮美奂的紫禁城古建筑群将在夜间大范围开启照明,并首次在晚间免费预约开放。“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