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宽教授表示关于汉字的起源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传说认为黄帝史官仓颉受到鸟兽足迹启发创造文字,但是,这些传说难以据信。百余年来,现代考古学新发现为汉字起源的探讨提供了不少线索。在我国多个地区先后出现了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与文字起源关系密切的刻画符号,其中代表性的有河南舞阳贾湖遗址龟甲刻画符号(距今7500年)、陕西临潼半坡仰韶文化刻画符号(公元前5000—前3000年)、浙江良渚文化刻画符号(公元前3300—前3200年)、山东大汶口文化刻画符号(公元前3100—前2600年)等。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的“文”“辰”等文字符号,可能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汉字(公元前2600—前2000年)。
黄德宽教授认为,在夏代,汉字已经形成。殷商时期(公元前14—公元前12世纪)出现了成体系的汉字——甲骨文。
认对一个甲骨文,奖励10万元
黄德宽教授在现场答疑时表示,为了鼓励大家研究甲骨文这门绝学,中国文字博物馆出台政策,面向全社会征集甲骨文的研究成果,认对一个甲骨文一等奖奖励10万,比较对的可获二等奖,奖励5万。已经有人认出了甲骨文中的“蠢”字,拿到了10万元的奖励。另有人认出了甲骨文中的“阱”字,拿到了二等奖,获得了5万元的奖励。目前还有两千多个甲骨文等着大家去辨识。
化解第一次危机:突破以形表意,走上“形声化”道路
从甲骨文看,汉字早期的构造主要是以形表意,通过摹写客观物象来构成文字符号,这就是所谓的“象形字”。
有些抽象的概念不易于直观表达,古人就利用抽象符号来组合或在原象形字之上加一个标指性的符号来造新字,这就是所谓的“指事字”,如“上、下、本、末”等。还有的字是将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利用它们相互位置关系或意义关系来造成一个表达新的概念的字,这就是“会意字”。如“乘、涉”等。
一河永定,一脉传承。8月12日,以传承大河文脉,传播文化风采,传扬时代风华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永定河文化节开幕。同时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永定河》首播发布,该片被首都博物馆和永定河文化博物馆永久性收藏。
8月12日,以传承大河文脉、传播文化风采、传扬时代风华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永定河文化节正式开幕。开幕式上,举行了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永定河》的首播发布,该片同时被首都博物馆和永定河文化博物馆永久性收藏。
2018年10月19日,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与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以“当文化遇见科技”为主题的世纪文化对话论坛。面对科技的爆炸,对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究竟是机遇还是阻碍?传统文化又当以何种姿态与未来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