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清代末年,在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下,中华民族和文化陷入深重危机,一些人将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归结为科技教育落后,而科技教育落后是因为汉字的繁难。因此,神圣的汉字逐渐跌落神坛,各种汉字改革方案纷纷面世,其中新文化运动对此争论最为激烈。当时,蔡元培、胡适、陈独秀、赵元任、黎锦熙、傅斯年、鲁迅等文化教育界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角度发表了改革汉字的主张。以罗马字替代汉字,推行拼音文字成为大家的共识。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是这个时期影响很大的一次新文字创造和推行的尝试。1928年,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共产党人,受苏联文字改革的影响,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开始研制“中国拉丁化字母”方案,1929年瞿秋白写成《中国拉丁化字母》在莫斯科出版。这一方案1933年传入国内,曾产生很大影响。
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形成的这场汉字改革运动,几乎将汉字推到了毁灭的悬崖。
在这个过程中,学者们觉得推行拼音文字需要一个过程,于是将简化字作为一个过渡措施提出。1920年钱玄同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收324字),但后来没有怎么推行。
新中国成立后,继承了近代以来文字改革的成果,提出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这些工作推进了汉语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黄德宽教授指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是语文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程。
百年余来,古老的汉字在应对西方文化强大冲击下被迫进行了第三次重大变革,这次变更实现了古典文字的现代转化,使汉字终于度过了生死存亡这一空前危机,跟上了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再次显示其巨大的生命力。
一河永定,一脉传承。8月12日,以传承大河文脉,传播文化风采,传扬时代风华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永定河文化节开幕。同时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永定河》首播发布,该片被首都博物馆和永定河文化博物馆永久性收藏。
8月12日,以传承大河文脉、传播文化风采、传扬时代风华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永定河文化节正式开幕。开幕式上,举行了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永定河》的首播发布,该片同时被首都博物馆和永定河文化博物馆永久性收藏。
2018年10月19日,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与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以“当文化遇见科技”为主题的世纪文化对话论坛。面对科技的爆炸,对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究竟是机遇还是阻碍?传统文化又当以何种姿态与未来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