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共济,忠肝义胆!
走出雪山
二十八年前,藏医药走出雪山,在首都北京扎根;
二十八年后,这家秉承着“继承、创新、和谐、精诚”的北京藏医院,已走向茁壮,并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非常之役中,再现风骨。
再现风骨
规范防控,保障患者诊疗和职工健康
自1月20日,北京藏医院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役打响,在中央统战部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领导下,北京藏医院全体干部职工面对严峻斗争,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实现了“零感染、零疑似”的阶段性目标,经受了考验。“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全院干部职工以身试“疫”,践行着“继承、创新、和谐、精诚”的诺言。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役中,北京藏医院两百四十七名职工,和二十五名劳务外包人员,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一面面铜墙铁壁,各部门间,坚实无缝地链接,筑成了一道共同抗疫的钢铁长城。
藏医药优势助力社会防疫
2003年5月16日,人民日报第11版发表这样一篇文章:“本报北京5月15日讯由北京藏医院藏医防治非典攻关组根据藏医文献挖掘古方,采取现代工艺研制而成的九味防瘟散香囊,今天通过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组织的专家鉴定……”
文章标题就叫做《九味防瘟散香囊通过专家鉴定》。
2003年,“SARS”初发,时任北京藏医院名誉院长的措如次郎大师指导其嫡传弟子登巴达吉,在北京首次配制了“九黑防瘟”香囊应对疫情。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根据藏研中心党组工作部署,北京藏医院按照藏医药理论配制了4万个“九味防瘟散”香囊,向武汉及湖北其他疫区捐赠。
酒香不怕巷子深,藏药香囊飘香海外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役中,北京藏医院两百三十七名职工,和二十七名劳务外包服务人员,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一面面铜墙铁壁,各部门间,坚实无缝地链接,筑成了一道共同抗疫的钢铁长城。
真实的八十年代的北京的市井生活是什么样子呢?彼时的阎雷用一个外国人好奇的眼光,观察着记录着,为我们留下了一段生动而美好的记忆,一个土里土气而又浪漫生机勃勃的照片中的昨天的北京。
为迎接第25个世界读书日,首都图书馆联合北京市各区图书馆以“书香助战‘疫’,阅读通未来”为主题,策划举办多场优质“云”活动,为读者一年的阅读生活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