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回首百载风云:“云展”还原故宫前世今生

回首百载风云:“云展”还原故宫前世今生
2021-07-01 10:14:38 澎湃新闻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6月30日,故宫博物院特别策划并上线“新时代·新故宫——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云展览”。展览借助大量院藏老照片、档案,及全景图片、高精度三维模型、超高清文物影像等丰富的数字资源,辅以多样化的体验形式,全方位展现故宫博物院的工作。

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近百年来,故宫博物院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历经坎坷。云上回首近百载风云,是庆祝“七一”,也是使今人共同守护故宫,守护世界文化遗产。

云展览的故事,从新中国成立前夕讲起。1948年底,东北野战军与华北野战军协同作战,先后对北平、天津、塘沽、张家口等城市形成包围之势。

1949年1月16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中,专门就保护北平文化古迹问题作出指示:“积极准备攻城。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务必使各纵首长明了,并确守这一点。”

从景山看故宫(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从景山看故宫(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北平解放后,北平军管会派专员到故宫查看古建筑的保存状况,发现紫禁城内垃圾堆积如山,满目疮痍,于是

“决定以参观券收入充作一般保养工程费用,不必缴库”,并组织成立工程小组,拨专款用于修缮破坏严重的建筑。

关于接管故宫的第120号令

关于接管故宫的第120号令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与关怀下,部分南迁文物陆续回归故宫,另有大批珍贵文物通过捐赠、收购、调拨等方式入藏,使故宫博物院藏品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

太和殿旧影(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太和殿旧影(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级重大文物工程的推进与人才队伍的壮大,故宫文物典藏与保护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950年部分南迁文物还京后,故宫举办特展

1950年部分南迁文物还京后,故宫举办特展

此次展览借助大量院藏老照片、档案,及全景图片、高精度三维模型、超高清文物影像等丰富的数字资源,辅以视频观影、虚拟展厅、全景漫游等多样化的体验形式,充分展现出故宫博物院在古建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领域所做的工作。

这场云展览分为五个单元,分别为:“新中国·新故宫”、“守护世界文化遗产地”、“故宫文物的典藏与保护”、“故宫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和“故宫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

澎湃新闻为您选取各单元特色展品,一睹为快。

第一单元是“新中国·新故宫”

首先请看一组故宫不同位置的今昔对比图:

午门

午门

午门

午门

西北角楼

西北角楼

西北角楼

西北角楼

皇极殿

皇极殿

皇极殿

皇极殿

这组照片看似变化不大,背后却是“故宫博物院”诞生以来的岁月沉浮。

1925年10月10日,一场典礼在昔日皇宫紫禁城的乾清宫前举行,“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然而,仅仅六年后,“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初,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上海规模较大的商务印书馆、图书馆及各公私大学,均遭到轰炸焚毁,损失难以计数。1932年8月,日军进犯热河,榆关告警,平津危急。为使珍贵文物免遭劫掠,自1933年2月起,故宫博物院的13000余箱文物分为5批,踏上漫长的文物南迁、西迁之路……自1931年到1948年,故宫博物院的各项工作在动荡的时局下艰难展开。

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隆重的入城仪式,北平市军事管制务委员会也正式入城,开始了对北平的全面接管。

1949年3月6日,故宫博物院全院600多名职工早早地在太和殿内排列整齐,期待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北平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文物部部长尹达宣读了“关于接管故宫的第120号令”,并正式宣布“马衡院长仍任院长,全院职工原职原薪”,并要求大家“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保证文物、古迹安全”。

1966年,故宫博物院暂停开放。1971年,故宫博物院筹备重新开放,周恩来总理请郭沫若题写门额,并组织班子编写《故宫简介》。7月5日,闭馆五年的故宫博物院缓缓地开启大门,重新迎接观众的到来。

郭沫若题“故宫博物院”

郭沫若题“故宫博物院”

《故宫简介》

《故宫简介》

第二单元是“守护世界文化遗产地”。

新中国成立之初,故宫内的建筑因经年未修,许多已残败不堪。党和政府及时组织制定古建筑抢险与整治规划,并拨专款开展修缮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改善了故宫古建筑的保存状况。

1949年10月,工程小组成立,对故宫进行了全面调查,很快拿出了工作计划,任务有四:一是抢救危险建筑,二是疏浚金水河,三是清理垃圾,四是增加上下水管网。

清整队清理西河沿堆积的垃圾渣土(20世纪50年代)

清整队清理西河沿堆积的垃圾渣土(20世纪50年代)

几年时间,累计清运出垃圾25万立方米,疏通内金水河2100米,挖出河中淤泥5000立方米,修整古雨水沟18公里,并增设了5公里长的污水管道,逐渐改变了故宫荒凉杂乱的面貌。

1961年4月,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被刊登在各大报刊上,这批国保单位共计180处,故宫名列其中。1987年12月7日至11日,第11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黎召开,故宫与中国其他5处文物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证书(1987年)

世界遗产证书(1987年)

第三单元是“故宫文物的典藏与保护”。

1934年,时任院长马衡曾指出,故宫文物藏品整理工作“非有根本改进之决心,难树永久不拔之基础”。

故宫博物院不断丰富院藏,数量之多,位居国内博物馆之首。院藏文物分为25大类,百余个小类,分门别类收藏在紫禁城内各个库房。

20世纪初,清王朝覆灭后,清宫里的不少文物通过各种途径散落民间。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有待恢复,国库亟需充实。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以重金回购流失文物、重新入藏故宫博物院,其中包括《伯远帖》《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等珍品。

《五牛图》卷(局部),唐,韩滉作,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

《五牛图》卷(局部),唐,韩滉作,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

《春山图》卷(局部),元,商琦绘,绢本,设色,纵39.6厘米,横214.5厘米。

《春山图》卷(局部),元,商琦绘,绢本,设色,纵39.6厘米,横21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还增设了“修整组”。全国各地的装裱修复名家齐聚故宫,成立裱画室,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明上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国宝级珍贵文物进行了修复。

1966年木器修护人员退休留影

1966年木器修护人员退休留影

崇庆皇太后万寿图修复前

崇庆皇太后万寿图修复前

崇庆皇太后万寿图修复后

崇庆皇太后万寿图修复后

第四单元是“故宫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于2006年颁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我在故宫修文物》《八大作》《故宫新事》等影视作品,让故宫里“深藏功与名”的古建修缮和文物修复“师傅”们走进了大众视野,弘扬工匠精神,越来越多年轻人被传统技艺吸引着走进故宫。

海昏侯墓出土青铜缶保护修复前后对比

海昏侯墓出土青铜缶保护修复前后对比

春秋 四龙耳铜鉴保护修复前后对比

春秋四龙耳铜鉴保护修复前后对比

金 赵霖《昭陵六骏图》卷 原作(局部)

金赵霖《昭陵六骏图》卷原作(局部)

故宫第二代临摹人金小燕摹金《赵霖昭陵六骏图》卷(局部)

故宫第二代临摹人金小燕摹金《赵霖昭陵六骏图》卷(局部)

第五单元是“新时代·新征程”。

“学术故宫”是支撑故宫博物院事业不断前行的核心。

从建院之初,故宫博物院延揽了徐邦达、刘九庵、孙瀛洲、耿宝昌等一批老专家、老技师,造就了当时故宫博物院在文物研究、文物鉴定、文物修复、古建保护诸领域专家云集、人才辈出的局面。

2003年,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首次提出了“故宫学”的学术概念,专门成立了“故宫学研究所”,将故宫的学术工作进一步体系化。2012年以来,在单霁翔院长倡导下,故宫博物院又成立了“故宫研究院”和“故宫学院”两个非建制学术平台,创办“故宫讲坛”,成立故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故宫博物院推出“英才计划”,并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开放课题。

故宫博物院拥有《故宫博物院院刊》《故宫学刊》《明清论丛》等优质学术期刊,为院内外专家学者提供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明清历史等方面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故宫出版社(原名“紫禁城出版社”)也出版“故宫博物院学术文库”“中国考古文物通论”“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故宫经典”等富有故宫特色的系列学术出版物。

《故宫博物院院刊》《故宫学刊》《紫禁城》等故宫学术期刊。云展截屏图。

《故宫博物院院刊》《故宫学刊》《紫禁城》等故宫学术期刊。云展截屏图。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数字故宫”时代开启。目前已有136.3万张文物影像、48.5万分钟视频素材和236件高精度文物三维模型。

全部展览内容可通过“微故宫”公众号阅读,或前往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首页进入。

(本文内容整理自“微故宫”和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责任编辑: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