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其中,玉作为中华灿烂文明中的奇葩,自八千年延续至今,见证了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我国近代地质学家章鸿钊在《石雅》一书中写到,“夫玉之为物虽微,使能即而详焉,则凡民族之所往反,与文化之所递嬗,将皆得于是征之。”
商代晚期玉龙(安阳市妇好墓出土)
中国人喜欢玉,不仅是因为玉的美丽和外在价值,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内在文化和道德属性:玉是君子德行的参照物,玉是中华礼仪文化的物质载体,玉是中国儒学思想的一个表现形式。
八千年来,玉的功能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远在新石器时期,比如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石家河文化里出土的玉器表明,玉器更多地承载着通神与祭祀的功能,与“巫”紧密相关——“巫以玉事神”。西周之后,随着玉器使用的更加广泛而逐渐“祛魅”,玉的内在涵义跟君子的德行和国家的礼制联系在一起。孙庆伟教授曾提出,“洞察周代的德和君子,则可知玉是周代主流社会主导思想的载体和象征物”。从周开始到汉代,玉德的概念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东周时期的管子、孔子、荀子,汉代的许慎都提出了各自的理解。
孔子论玉之十一德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玉寡而珉之多与?”孔子曰:“非为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礼记·聘义》
管子论玉之九德
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彻远,纯而不杀,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之为宝,剖以为符瑞,九德出焉。
——《管子·水地》
荀子论玉之七德
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荀子·法行》
许慎论玉之五德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
——《说文解字》
商代晚期玉人(安阳市妇好墓出土)
通过管子、孔子、荀子和许慎对于玉德的描述,可以看出,玉德的核心,其实是玉的人格化,可以说玉德就是当时“核心价值 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汉唐考古学家卢兆荫先生曾谈到玉与德的关系,他说“儒家选择玉作为其道德观念的载体,主张君子比德于玉,这是玉文化所以在中国连绵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因而儒家学派的玉德学说不仅是玉文化必须探讨的课题,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玉德是儒家文化跟玉文化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卢先生认为,“由于儒家学派创立了玉德学说,从而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两千多年来历久而不衰,这在世界其他古代文明中是绝无仅有的。”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以儒家“礼乐”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的制度、历史,以及中国人的性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抓手,玉文化是最好的载体,因为玉石作为一种物质不仅承载着物质属性,还承载着我国数千年文化传承的精神属性,是中国人德行、中华礼仪的重要物质载体。
认为玉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独一无二还有费孝通先生,费老在《中国古代玉器和传统文化》开篇指出:“在纷繁的、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中,我想到了中国古代的玉器。玉器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现象是西方所没有的,或者说是很少见的。”更为重要的是,费老同样把提到了玉与德的关系,“玉器不仅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而且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中国人赋予玉器特有的功能和观念,集中体现在儒家所提倡的以玉比德,即给予玉器以温润、和谐、高洁、刚毅和坚贞等品德;提出玉有仁、义、智、勇、洁等许多美德,有所谓五德、七德、九德之说。使玉成为高洁的人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坚贞的民族气节等美好的人格与事物的象征。”从费老的讲话中可以得知,玉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同时文字的产生和士大夫群体都跟玉有着紧密联系,印证着“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费孝通先生近90岁高龄时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立“玉器”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因为这涉及到中华文化的发展问题,费老甚至把这个话题上升到“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的高度:“我提出文化自觉,要明白自己文化的来龙去脉,我们的文化是怎么来的,经过那些波折,又将向哪里去。这不单单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大问题,也是全世界每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共同的大问题。”
西周玉组佩(山西曲沃县晋侯墓地出土)
和田玉文化是新疆“文化润疆”的有效抓手,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文化润疆”工程,和田玉与“润”有着天然内在关联,玉石产自新疆,却在中原开花结果,这是中华民族统一共融、共同繁荣的确凿证据,也是我国西部和中原地区几千年来文化和物质交流的最有力证明,和田玉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多元一体、融合开放的特殊文化形式,也是最具有地域性的新疆特色文化之一。
新疆盛产和田玉,玉石是新疆的名片,是“金字招牌”,更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玉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精华,和田玉几千年承载着中国人的道德精神,弘扬玉德中真善美的品质,“以玉润疆”,凝聚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商代晚期玉凤(安阳市妇好墓出土)
“三星”之光,闪耀在中华文明版图的西南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6个新祭祀坑重大考古发现引人瞩目。在距博物馆约2公里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大棚里,许多新器物的出土,令考古人员惊喜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