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说成大中华思想也没关系,被当作民族主义也没所谓,对于我们这种愚蠢行为的嘲弄,字典里有无数语言组合可以为你们提供。”
这句话暗含着一个前提:《为龙》的创作组认为外人会将自己视作“大中华思想”、“民族主义”和“愚蠢”。先不说“民族主义”其实不能算是一个贬义词,这是典型王瑾叙述上的“以中心为边缘”的表现:将主流叙事所宣扬的东西视作别人不可接受的“边缘”,以此自居,并表示“即使被污名化,我们也不在乎”。立场非常有趣。
结语
就像我之前说的,08-09年算是中国近年来民族主义情绪最高涨的一段时间。因此我们在当年观察到的现象如今也许已经不再正确。中国的APH粉丝圈已经渐渐式微,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APH粉丝的分化,以前还因此掐过架。现在仍然留在这个圈子里的人大概都是比较强调“非政治化”的,他们关注的人物也不再以王耀为绝对中心,很多还是萌欧洲国家的西皮。原因应该比较容易想到,跟中国相关的剧情和西皮更加容易触到雷点和麻烦,所以想安安静静萌的人自然避之唯恐不及。而同样另一批人,也就是以《为龙》这拨人相似的一群,很快就退出了这个圈子。而很多当年动辄以“耀君”称呼中国的人很快又接受了另一套萌化拟人叙事系统《那年那兔那些事》,把中国称作“兔子”。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夜间完成的,依然有很多人爱耀君,但如今原APH粉丝圈大概已经没有当年风息这样的激进民族主义话语了。
并不需要把这两种粉丝区分出什么高下,但是从我之前说到的东浩纪的理论中,我认为这两种粉丝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对文本的消费方式:一种粉丝消费的是萌要素层和日丸屋这个本家的小叙事,另一种粉丝消费的是萌要素层和底层的大历史叙事,而且是他们自己所熟悉的中国官方版大历史叙事。在立场和消费爱好不同的基础上,出现两个群体的裂痕就再容易解释不过了。
黑塔利亚开了许多头。拟人化也是其一。当现在连太平洋战争的战舰都可以萌化成美少女的时候,APH圈这种强烈反弹的民族主义却似乎消失不见了。或者我们可以说,当年比较统一的中文ACG圈已经完成了完美分化?其实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