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瓷器历史同样历史悠久
众所周知,日本与朝鲜半岛的制瓷文化与中国有着密切的来往;然而东南亚的瓷器制造与中国的关系是相对陌生的。
东南亚是太平洋和印度洋间的海陆交通枢纽,汇聚了各地陶瓷业的资源与技术;而在东南亚各国中,瓷器传统悠长又深富经验者是越南。早在公元前后越南就有上釉陶瓷的生产,然而其作品与中国汉代陶瓷高度相似,不排除是陶工移动的关系。直至十世纪,越南陶瓷生产有了新走向,包括白瓷、青瓷、褐釉等品类纷起,特殊器形叠出,刻花与划花的技法也令人赞叹。到了十四世纪下半叶,越南窑业迈入创作高峰,成为全世界仅次于中国的青花瓷器生产地,其“越南式斗彩”亦可见窑工的无限创意。同时间,明代中国进入海禁期,越南瓷器恰好递补了高温瓷器市场的缺口,此后并稳健地进入世界贸易体系,因而在亚洲各地重要的宫殿遗址都有越南陶瓷的芳踪。
越南 十五世纪 青花加彩猴王
从考古发掘可知,泰国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班清文化(公元前3600—200年)中,就有彩绘陶器的生产。泰国最早的王国扶南(1—7 世纪)与堕罗鉢底(6—11 世纪) 时期,已有装饰繁复的日常用具与建筑构件等陶器的制作。吴哥王朝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统治时期,领土扩及泰国东北部,并设立了高温灰釉陶窑址群。十三世纪中期,泰国终于形成独立而统一的国家,陶瓷产业也高度发展,迈入精致化阶段。至今,泰国中部与北部都存留了许多十四至十六世纪的重要窑址遗迹。同时间,面对全世界瓷器贸易潮流,泰国独树一帜地以青瓷刻划花与铁绘为两大生产主力,大量供应国内外需求,在国际市场开拓一片蓝海,迈向贸易的高峰。
明 永乐青花穿莲龙纹天球瓶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