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公认为是179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的。不过,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外形与今天的自行车相去甚远。直到1888年,英国人邓勒普发明了充气轮胎,才真正有了现在自行车的模样。自20世纪初年,自行车传入北京,它就以能载物载人、小巧便捷等优点,受到市民欢迎。
1905年前后,东单北大街,骑自行车的人与行人、马车并行。这是现存较早的一张有自行车的老照片。
民国初年,骑自行车的邮递员。
清末,北京自行车数量有限,人们更多地视之为一种新鲜玩意儿,而非寻常的代步工具。当时一首竹枝词写道:“臂高肩耸目无斜,大似鞠躬敬有如,噶叭一声人急避,后边来了自行车。”从中可见,当时北京人骑起自行车来,神情还是相当紧张的。
清末民初,骑自行车在北京成为一种风尚。1922年溥仪大婚,他的堂弟溥佳就送了一辆自行车作为贺礼。为此,溥仪的师傅陈宝琛非常不满意,唯恐“圣上”学骑车时摔坏了。溥仪和婉容非常喜欢骑自行车,而且留下许多在宫中骑车的照片。《我的前半生》中溥仪写道:“为了骑自行车方便,我们祖先在几百年间没有感到不方便的宫门门槛,叫人统统锯掉。”
溥杰在宫中学骑自行车时摔倒。
原标题:专家指南:中国瓷器年款扫盲帖 通过此文,佳士得伦敦专家何玉清 (Kate Hunt)与我们分享鉴赏中国瓷器年款的入门知识,指引藏家解读年款背后的皇帝及朝代,以及如何分辨“仿款”及假年款
在引发观剧热潮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导演在片头巧妙地利用日晷指示时间,既突出了剧中主题,又渲染了紧张气氛。大家对这日晷所指示的“十二时辰”有多少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