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西魏到隋代的洞窟中,敦煌飞天就多了中国道教羽人的形象,西域飞天与中原飞仙相交流,相融合,是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壁的飞天。西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间神的乾阔婆,散花飞天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作为歌舞神的紧那罗,天宫伎乐,飞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飞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
到了唐代的洞窟,飞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摆脱了印度西域飞天的影响,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单单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便可凌空翱翔,那变化无穷的飞扬之美、自由舒展的轻盈之态己经完全中国化了。
可见,虽然飞天的故乡在印度,但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却是中国艺术家的天才创作,是最具特色的飞天。
由北凉、北魏时期模仿龟兹的飞天到唐代的中国化的飞天,这个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艺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启发学生:
如果敦煌艺术家们画的飞天一直处于北凉、北魏的模仿阶段,那么飞天艺术能否享有今天这样的盛誉?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体会——学习美术,模仿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老是处于模仿阶段。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才是艺术的生命之所在。
△莫高窟壁画:172窟,飞天(局部),盛唐昵图网供图
敦煌有个地方叫葡萄城——“康艳典筑,在石城北四里,种葡萄于城中,甚美,因号葡萄城也”。那儿的葡萄又多又甜,四月初,那边刚结葡萄赛神(祷祝葡萄茁壮成长、多结果实的祭祀活动),还有人从我这里买酒呢!
近年来,通过融入时代创新的设计理念,加以数字化技术,千年飞天“飞出洞窟”以更时尚的方式“出圈”,掀起一场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国潮文化消费热潮,“对味”Z世代,让年轻人爱上敦煌。